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床月起回孤影。撇团扇宿酲初醒。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晚妆怯向菱花镜。欹鬌金钗慵整。残粉较何郎,香汗消汤饼。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在银色的床上,孤独的身影在月下回旋。摇动着团扇,宿醉刚刚醒来。露珠在蔷薇花上沐浴,灯光下流萤飞舞显得冷清。晚妆对着菱花镜有些怯怯。金钗斜倚,懒得整理。残妆与谁相比?香汗早已被汤饼消去。
注释:
- 银床:指用银色材料制成的床,象征华贵和清冷的月光。
- 孤影:孤独的身影,表达一种寂寞的情感。
- 撇团扇:摇动团扇,表现出一种轻松的姿态。
- 宿酲:宿醉,指前一晚饮酒过量后的状态。
- 珠露:露珠,象征清晨的清新和自然。
- 流萤:指萤火虫,常用来象征幽暗和清冷的环境。
- 菱花镜:用菱形花纹装饰的镜子,古代女性常用的梳妆工具。
- 欹鬌:歪斜的发饰,表现出懒散和随意的状态。
- 残粉:化妆后的残余化妆品,暗示美丽的流逝。
- 香汗:由于天气炎热或活动而流出的汗水,带有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1644-1710),字观澜,号澹庵,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生活场景和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海棠春 其三 晚浴》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达到了高峰。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月光下沐浴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女性柔美形象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海棠春 其三 晚浴》以清幽的夜景为背景,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月光下的独特情景。诗的开头以“银床月起回孤影”引出,月光如水,映照出女子孤独的身影,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刚刚醒来的状态,撇团扇,像是在轻轻摇动自己的思绪,反映出一种慵懒而又优雅的气质。
“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露珠在蔷薇花上的晶莹剔透,流萤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这两句将自然景物与女子的内心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随着诗歌的深入,女子的晚妆让人感受到一种怯意,显示出她的羞涩和柔弱。金钗斜倚,懒得理整,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随意,似乎在诉说着对生活的疲惫。最后一句“香汗消汤饼”,则是对身体感受的细腻描绘,既有生活的真实,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孤独、清新与柔美,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和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诗意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床月起回孤影:月光洒在银色的床上,映出孤独的身影,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撇团扇宿酲初醒:摇动着团扇,刚从宿醉中醒来,传达出一种慵懒的状态。
- 珠露浴蔷薇,光烛流萤冷:露珠如同沐浴在蔷薇花上,流萤在灯光下显得冷清,体现出夜的清幽和寂静。
- 晚妆怯向菱花镜:晚妆照在菱形花纹的镜子中,女子显得怯怯,反映出她的羞涩和脆弱。
- 欹鬌金钗慵整:金钗歪斜,懒得整理,展现出一种随意和疲惫的状态。
- 残粉较何郎,香汗消汤饼:残妆与谁相比?香汗早已被汤饼消去,表达出对美丽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露浴蔷薇”,将露珠比作浴液,创造出清新而生动的画面。
- 拟人:流萤在灯光下“冷”,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银床月起”与“撇团扇宿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月光下的独特情景,传达出一种孤独与优雅并存的情感,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美丽的流逝,具有深刻的生活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床:象征华贵与孤独。
- 月光:象征清幽、柔和。
- 团扇:象征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 珠露:象征清新、纯洁。
- 流萤:象征幽静、孤独。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中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床”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床
- B. 白色的床
- C. 木床
-
“宿酲”意思是?
- A. 醉酒
- B. 清醒
- C. 休息
-
诗中提到的“香汗”是指什么?
- A. 由于运动而出汗
- B. 化妆品的香气
- C. 因为热而流出的汗水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诗词对比:
将邹祗谟的《海棠春 其三 晚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情感,但邹祗谟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过往的怀念与感伤。两者在风格上虽然有差异,但都体现了清代诗歌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