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拟淮海流莺窗外啼声巧原韵》

时间: 2025-01-19 21:59:48

啼莺似学歌喉巧。

正睡里、一声听觉。

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

阁签几度声催报。

意自警、看花趁早。

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春
啼莺似学歌喉巧。正睡里一声听觉。
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
阁签几度声催报。意自警看花趁早。
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黄莺在春天啼唱,声音如同学习歌唱一般巧妙。正当我沉睡时,耳边传来这一声清脆的鸣叫。微风轻拂,透过绣帘,将我心中的情思撩拨。阁楼上的签条几次传来声音,提醒我早些去看花。伸手触摸那寒冷的玉笙,镜子里的脸色却因醉意而显得不那么红润。

注释

  • 啼莺:鸣叫的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
  • 歌喉:指鸟儿的鸣叫声。
  • 押动情丝袅:风轻轻拂动,牵动心中的柔情。
  • 阁签:指楼阁中的签条,通常用来传递信息。
  • 玉笙:指用玉制成的笙,象征音乐和清雅的生活。
  • 臨手镜:指手边的镜子,反映出自己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创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黄莺的鸣叫唤起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海棠春》是一首富有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开篇以“啼莺似学歌喉巧”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鸟鸣的清脆与悦耳,仿佛是春天的乐章,打破了冬日的沉寂。接着,诗人通过“正睡里一声听觉”,表现出自己在春日的慵懒与满足,突出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则是对春风轻柔的描绘,暗示了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这里的“押动”不仅是物理上的风吹动,更是情感上的牵动,极具诗意。随着“阁签几度声催报”,诗人仿佛被春天的气息唤醒,提醒自己要早早去欣赏花朵的美丽,表现出一种急切与期待。

最后两句“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愁,寒冷的玉笙与镜中面容的憔悴,似乎暗示着诗人在享受春天美好时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潜在的孤独与失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啼莺似学歌喉巧:黄莺的鸣叫声如同在学习歌唱一样灵巧。
  2. 正睡里一声听觉:在睡梦中,突然听到这一声清脆的鸟鸣。
  3. 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轻柔的春风透过绣帘,牵动心中的柔情。
  4. 阁签几度声催报:阁楼上的签条几次传来声音,提醒我去看花。
  5. 意自警看花趁早:心中自觉要早些去欣赏花的美丽。
  6. 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伸手触摸寒冷的玉笙,镜中的脸色因醉意而不再红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鸣比作学习歌唱,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生机。
  • 拟人:风被描绘成能够“押动情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入反思。通过黄莺的歌唱和春风的拂动,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脉动,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代表美丽与短暂的生命,提醒人们珍惜时间。
  • :象征变化与无形的情感,引发内心的波动。
  • :反映自我,象征内心的真实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啼莺的声音被比作什么? a) 学习歌喉
    b) 悲伤的曲调
    c) 风的低语

  2. “阁签几度声催报”中的“阁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楼阁中的签条
    c) 窗外的花

  3. 诗人希望在什么时间去看花? a) 早晨
    b) 现在
    c) 趁早

答案

  1. a) 学习歌喉
  2. b) 楼阁中的签条
  3. c) 趁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姚华的《海棠春》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有对春天的赞美,但姚华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白居易则强调离别的悲伤与对时光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的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