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涩杼嫌经密,残丝畏镊欹。织缣织素总难期。独对支机彩石有谁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织布过程的烦恼与孤独。织机上的经线太紧,织布的过程让我感到不满;残余的丝线又让我害怕用镊子去调整。无论是织缎还是织素,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面对这些彩绸,我独自一人,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注释:
- 涩杼:涩,指织机的杼(织布用的工具)使用不顺畅,可能因经线过紧而感到不适。
- 经密:指经线排列得过于紧密,影响织布的顺利。
- 残丝:指织布过程中剩下的丝线,可能会妨碍继续的操作。
- 镊欹:镊子用来夹持残丝,欹,倾斜之意,形容操作时的不便。
- 织缣、织素:缣指丝织品,素指纯棉织品,暗示织布的多样性与难度。
- 支机彩石:支机,指织布的机具;彩石,可能指织物的美丽颜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1640-1710)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辞章。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南歌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织布作为当时的重要手工业,承载了许多女性的辛劳与情感。诗中通过织布的细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歌子 其四》是一首细腻的抒情诗,诗中以织布的过程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涩杼嫌经密”,生动描绘了织布时的困境,紧绷的经线让作者感到不适,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接着提到“残丝畏镊欹”,不仅仅是对织布过程的具体描绘,也象征着生活中无法掌控的小事,反映出作者心中难以言说的烦恼。
后两句“织缣织素总难期。独对支机彩石有谁知。”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织缣与织素的难期,暗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那么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提到独自面对的情景,突显了作者的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构建,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涩杼嫌经密:织机的杼使用不畅,因经线过于紧密而感到不满。
- 残丝畏镊欹:用镊子夹持残余的丝线时,作者感到畏惧,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 织缣织素总难期:无论是织丝织成的缎子还是织棉织成的素布,达到理想效果都是难以实现的。
- 独对支机彩石有谁知:独自面对织机上色彩斑斓的织物,内心的孤独与烦恼无人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丝线与生活的关系,暗示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
- 拟人:将织布的过程赋予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内心纠结。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有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织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涩杼:象征生活中的阻碍与不顺。
- 经密:代表生活中紧张、压迫的状态。
- 残丝:暗示未完成的梦想与理想。
- 支机彩石:体现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涩杼”指的是什么?
- A. 织机的部件
- B. 编织的材料
- C. 生活的压力
-
“织缣织素总难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受?
- A. 织布的乐趣
- B. 理想生活的无奈
- C. 生活的丰富多彩
-
诗中的“独对支机彩石”体现了什么?
- A. 友情的陪伴
- B. 内心的孤独
-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名篇,表达了豪情与孤独的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的作品,对爱情与孤独有深刻的描绘。
诗词对比:
- 《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女性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清照更偏向于对爱情的怀念,而毛奇龄则通过织布隐喻生活的艰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