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羊辛楣花溪吹笛图》

时间: 2025-01-04 08:02:12

岸柳晚飕飕。

馀酣漱碧流。

却临风、三弄倚轻舟。

吹得月华如水冷,有多少,古今愁。

一雁度南楼。

关山音信休。

忆春风、花影帘钩。

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令 羊辛楣花溪吹笛图
作者: 谭献 〔清代〕

岸柳晚飕飕。馀酣漱碧流。
却临风三弄倚轻舟。
吹得月华如水冷,有多少,古今愁。
一雁度南楼。关山音信休。
忆春风花影帘钩。
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流清澈如碧,诗人倚靠在轻舟上,随风吹奏着笛子。月光如水般冷冽,勾起了无数古今忧愁。一只大雁飞过南楼,关山之间音信难传。回忆起春风中的花影摇曳,曾经的欢愉与饮酒作乐,如今已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大相径庭。

注释:

  • 飕飕:形容风声,清脆的样子。
  • :漱口,意为清洗,形容水流清澈。
  • 倚轻舟:倚靠在轻舟上,表达诗人悠闲的状态。
  • 月华如水冷:月光如水般清冷,表达对孤独的感慨。
  • 一雁度南楼:一只大雁飞过南楼,引发对远方的思念。
  • 罗襟:指衣襟,常用来象征风雅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南楼:可能指代一种地理位置,象征着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春风花影:春天的景象,多用来表达青春的美好与逝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夏之交的傍晚,诗人在舟上吹笛时,感受到对青春与往昔的思念而作,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楼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受。开篇的“岸柳晚飕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柳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营造了一种舒适的氛围。接着,通过“馀酣漱碧流”,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陶醉与享受,水流的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随着“月华如水冷”的描写,诗人情感的转折显现出来。月光的冷意似乎在提醒他,孤独和愁思已悄然入侵心间。大雁飞过的意象象征着远方与失去的联系,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思念。

最后,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更是引人深思。春风中的欢愉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无情与青春的易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柳晚飕飕:黄昏时分,柳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馀酣漱碧流:喝酒后的余兴,清澈的水流让人感到愉悦。
  3. 却临风三弄倚轻舟:在微风中,吹奏笛子,享受这轻松的时刻。
  4. 吹得月华如水冷,有多少,古今愁:笛声如月光般清冷,唤起了无数的忧愁。
  5. 一雁度南楼:孤雁飞过,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6. 关山音信休:山河阻隔,音信难传,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7. 忆春风花影帘钩:回忆春日的美好时光,花影摇曳的情景。
  8. 曾是罗襟曾是酒,浑不似,少年游:曾经的欢愉与无忧,现已不再,感慨青春已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冷水,增强了孤独感。
  • 拟人:柳树的摇曳仿佛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曾是罗襟曾是酒”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及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美与生命的韧性。
  • :象征清澈与流动,寓意时间的流逝。
  • 月华: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内心的愁苦。
  • :象征离别与思念,传递对远方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柳晚飕飕”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宁静的晚上
    • B. 热闹的市集
    • C. 暴风雨的天气
  2. 诗中提到的大雁象征着什么?

    • A. 欢愉
    • B. 离别与思念
    • C. 友情
  3. 诗人对青春的态度是:

    • A. 怀念与感慨
    • B. 无所谓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与谭献的《南楼令》均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追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而谭献则更显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本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