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风雨楼高天涯人远伤春怨别情见乎辞》

时间: 2025-01-06 09:02:22

薄酒泥罗衾。

天涯只梦寻。

雨灯残、帘幕深深。

未识绿阴添几许,听杜宇,换流莺。

起自倚疏棂。

眉山敛远青。

下春桡、桃叶江浔。

要按玉笙传绮怨,终哽咽,不成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令
风雨楼高天涯人远伤春怨别情见乎辞
——姚燮 〔清代〕

薄酒泥罗衾。天涯只梦寻。雨灯残帘幕深深。未识绿阴添几许,听杜宇,换流莺。起自倚疏棂。眉山敛远青。下春桡桃叶江浔。要按玉笙传绮怨,终哽咽,不成声。

白话文翻译

薄酒伴着绵软的罗衾,遥远的天涯仿佛只是梦中寻觅。雨中灯下,残留的帷幕深深垂落,不知绿阴添了多少。听着杜鹃啼鸣,换了流莺的歌声。倚在窗棂上,眉山的远景渐渐暗淡。春天的桡船在桃叶江边轻轻摇曳,想要借着玉笙传达绮丽的怨情,却终究哽咽在心,无法言声。

注释

  • 薄酒:指轻淡的酒,常与闲适、愁思相伴。
  • 泥罗衾:一种用泥土为原料的轻薄被子,形容床被的柔软。
  • 杜宇:杜鹃鸟,古代常用以象征离别与哀愁。
  • 玉笙: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传达。
  • 桡桃叶江浔:桃叶江边,描绘春天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友皓,号山人,晚号易庵,擅长诗词,尤其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离愁别恨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惆怅和对离别的思念,反映出当时人们心中的孤独与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南楼令》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著称。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薄酒泥罗衾”便设定了一个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雨灯、深深的帘幕,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诗中“听杜宇,换流莺”一句,通过听觉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杜鹃的啼鸣与流莺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最后的“终哽咽,不成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尽管有千言万语,却无从倾诉,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酒泥罗衾:用薄酒和柔软的被子构成了一个安逸却又愁苦的环境。
  • 天涯只梦寻:天涯遥远,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 雨灯残帘幕深深:雨夜中,灯光映照着帷幕,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未识绿阴添几许,听杜宇,换流莺:不知窗外绿荫添了多少,听见杜鹃的啼鸣,流莺的歌也随之而来,表现出对春天的怀念。
  • 起自倚疏棂:倚靠在窗棂上,因而对外面的景色有了更多的体悟。
  • 眉山敛远青:眉山的远景逐渐模糊,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下春桡桃叶江浔:春天的桡船在桃叶江边轻轻摇曳,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 要按玉笙传绮怨,终哽咽,不成声:想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怨情,然而无法言说,情感的压抑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薄酒泥罗衾”比喻一种轻松却又忧伤的生活状态。
  • 拟人:如“雨灯残帘幕深深”,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对仗:如“听杜宇,换流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和离别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真挚,体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酒:象征着闲适与愁苦。
  • 泥罗衾:代表着温暖的归属感。
  • 杜宇:象征离别与哀愁的情感。
  • 流莺: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D. 画眉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友情
    D. 乡愁

  3. “终哽咽,不成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欢快
    B. 绝望
    C. 愤怒
    D. 忍耐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南楼令》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而《南楼令》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情感。
  • 《离骚》中屈原对理想的追求与姚燮对生活的感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多的是政治与理想的失落,后者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