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兰溪》
时间: 2025-01-01 15:1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兰溪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驾雨颠风过即虚,
杀风急雨有还无。
云山奔走无停住,
岸树欹斜不要扶。
船底石声知浅水,
沙头笠影倦牵夫。
金台秪在横山背,
便到金台也日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大雨与狂风中迅速通过,似乎所有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猛烈的风和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云和山在奔跑,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岸边的树木歪斜,不需要人去扶持。船底撞击石头的声音告诉我这里水浅,沙滩上的帽子影子,已经拖累了船夫的行程。金台只在横山的背后,到了金台时太阳也已西沉。
注释:
字词注释:
- 驾雨颠风:形容船在雨中和风中行驶。
- 杀风:形容风势之猛。
- 云山奔走:云和山似乎在快速移动。
- 欹斜:倾斜的样子。
- 船底石声:船底撞到石头发出的声音。
- 金台:古代一个地方名,可能是指金台山。
典故解析:
金台指的是自然景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诗中描绘的舟行情景,反映了诗人勇往直前、面对自然的坚定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舟行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生存的状态。
诗歌鉴赏:
《舟过兰溪》是一首描写舟行过程中的自然景象与情感变化的诗。诗中采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通过风雨的描写,展现了舟行的艰辛与壮美。开头两句描绘了在恶劣天气中,船只在风雨中疾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无奈感。随后,诗人转而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云山奔跑、岸树歪斜,似乎在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幻。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船底石声、沙头笠影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船夫的辛劳与不易,生动地再现了舟行中的点滴体验。最后一句“便到金台也日晡”,则在无形中将时光的流逝与目标的抵达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驾雨颠风过即虚:形容在风雨中行船的情景,虚无缥缈的感觉强调了风雨的狂烈。
- 杀风急雨有还无:描述风雨的来去迅速,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 云山奔走无停住:自然景象如同在奔跑,暗示时间流逝的快速与无常。
- 岸树欹斜不要扶:岸边的树木倾斜,表现了自然的无情,暗示人无法改变自然的态度。
- 船底石声知浅水:声音的细节描写让人联想到航行的危险与注意。
- 沙头笠影倦牵夫:描绘船夫的疲惫,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 金台秪在横山背:金台被山遮挡,隐喻着目标的不易到达。
- 便到金台也日晡:暗示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旅程中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云山被赋予了奔跑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舟行中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人生旅程。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云山: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流动。
- 金台:象征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杀风急雨”意指( )。
A. 风势急促,雨水稀少
B. 风雨猛烈,来去迅速
C. 风雨平静,安然无恙
D. 风和日丽,舟行无碍 -
“船底石声知浅水”中,船底声响的意义是( )。
A. 船行顺利
B. 水深安全
C. 水浅需谨慎
D. 船只停靠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本诗同样描绘了行船的情景,但李白的诗更强调人生的豪情与壮志。
- 《夜泊牛渚怀古》则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个体的渺小,两个作品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