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戈阳观竞渡》
时间: 2025-01-01 14:4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急鼓繁钲动地呼,
碧琉璃上两龙趋。
一声翻倒冯夷国,
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碗锦标夸胜捷,
尽桡绣臂照江湖。
三年端午真虚过,
奇观初逢慰道涂。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鼓声和繁密的钲声震动着大地,
碧蓝的琉璃上两条龙在欢腾地奔跑。
一声呐喊让冯夷国翻倒,
千年间楚地的士大夫都感到凄凉。
银碗和锦标展示着胜利的荣耀,
划桨的绣臂在江湖上熠熠生辉。
三年的端午节如同虚度而过,
这奇特的景观初次相逢,令人感到安慰。
注释:
- 急鼓繁钲:急促的鼓声和繁密的钲声,形容竞渡的热烈场面。
- 碧琉璃:这里指的是清澈的水面,映衬出龙舟的活动。
- 冯夷国: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遥远的异国。
- 楚大夫:指古代楚国的士大夫,表现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 银碗锦标:竞渡中用银碗和锦标来奖励胜利者。
- 桡绣臂:形容划桨的手臂装饰华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竞渡者的风采。
- 端午:指端午节,传统节日,祭祀屈原的日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兼有豪放与细腻。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过戈阳观竞渡》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盛行。诗中描绘了戈阳观的竞渡场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代英雄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示了端午节竞渡的盛况。诗的开头“急鼓繁钲动地呼”便将读者带入了热烈的氛围,鼓声和钲声交织在一起,犹如波涛汹涌的江水,瞬间激起了人们的激情。接着,碧琉璃的水面上,两条龙舟如同腾飞的龙,表现出参赛者的英勇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中间部分提到“一声翻倒冯夷国”,不仅展示了竞渡的激烈程度,也引出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的英雄豪杰,尤其是楚国的大夫,他们的英勇与悲凉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厚度。
最后几句,诗人以“银碗锦标夸胜捷”来展现竞渡的荣耀,但随即转入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三年的端午如同虚度而过,显现了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在热烈的场面描写之中,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鼓繁钲动地呼:描绘鼓声和钲声的热烈,渲染气氛。
- 碧琉璃上两龙趋:比喻龙舟在水面上行驶,生动形象。
- 一声翻倒冯夷国:象征竞争的激烈,表现出对异国的想象与冲击。
- 千载凄凉楚大夫:反映历史的沉重,抒发对古人的怀念。
- 银碗锦标夸胜捷:竞渡中所用的奖品,展示胜利的喜悦。
- 尽桡绣臂照江湖:描绘赛艇者的英姿,生动形象。
- 三年端午真虚过:感慨时间的流逝,反映对生活的思考。
- 奇观初逢慰道涂:对美好景象的珍视与欣赏,给予内心的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舟比作腾飞的龙,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银碗锦标”,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夸张:用“一声翻倒”形容声势之大,增强了竞渡的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竞渡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人通过竞渡这一盛大场景,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征力量与尊贵,寓意竞渡者的勇往直前。
- 鼓声、钲声:代表热烈的气氛,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共鸣。
- 银碗、锦标:胜利的象征,体现竞渡的荣耀。
- 江湖:广阔的水域,象征自由与无尽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 A. 祭祀
- B. 竞渡
- C. 捕鱼
- D. 赏花
-
诗中提到的“冯夷国”代表什么?
- A. 现实的国家
- B. 传说中的地方
- C. 一个诗人
- D. 一种文化
-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伤与无奈
- B. 快乐与满足
- C. 生气与愤懑
- D. 疲惫与厌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过戈阳观竞渡》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但前者更侧重于传统文化的节日气氛,而后者则体现了对旅途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