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蜀中梁杲桐烟墨书玉板纸》
时间: 2025-01-01 15:16: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试蜀中梁杲桐烟墨书玉板纸
木犀煮泉漱寒齿,残滴更将添砚水。
子规乡里桐花烟,浣花溪头琼叶纸。
先生老去怯苦吟,琢无肝肺呕无心。
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
秋光一点入骨清,有笔如椽描不就,
先生不瘦教难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诗人尝试在蜀地的环境中用梁杲(地名)和桐树的烟墨,书写在玉板纸上。木犀花煮泉水漱口,残留的水滴又添加到砚台水中。子规鸟在乡里啼叫,桐花烟雾缭绕,浣花溪边的琼叶纸则显得格外清丽。老师年事已高,对苦吟感到畏惧,心中无所寄托,无法尽情地抒发情感。左边是芙蓉花,右边是木犀花,随意写作的七言诗歌显得真实而自然。秋光微微透骨而来,手中虽有如椽之笔,却写不出心中所想;老师虽然没有消瘦,但教导学生却难以做到。
注释
- 木犀:一种香花植物,花朵芳香。
- 煮泉:把泉水煮沸,表示诗人在清静的环境中写作。
- 浣花溪:指的是浣洗花草的溪流,象征清丽的自然环境。
- 琼叶纸:质地上乘的纸,象征着诗人追求高雅的艺术。
- 芙蓉:指芙蓉花,寓意美丽和纯洁。
- 先生:指老师,隐喻诗人的学识与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蜀中一带居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中渗透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试蜀中梁杲桐烟墨书玉板纸》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蜀地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挣扎。开头以“木犀煮泉漱寒齿”引入,表现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细节,仿佛泉水的清凉和木犀的香气都流入了他的心田。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状态,表达了对老去和创作艰辛的无奈。通过“先生老去怯苦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后半部分则通过“芙蓉在左木犀右”描绘了自然的和谐景象,而“漫与七言真藉手”则隐喻着诗人在随意写作中寻求真实的自我。最后一句“先生不瘦教难瘦”则以幽默的口吻,展现了教师的无奈和诗人对教导的深思熟虑。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细腻而生动,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显示出杨万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南宋诗歌的高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犀煮泉漱寒齿:描绘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着泉水的清凉。
- 残滴更将添砚水:残留的泉水不仅滋润了口腔,也为砚台添水,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子规乡里桐花烟:子规鸟的啼鸣与桐花的烟雾交织,营造出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浣花溪头琼叶纸:溪边的琼叶纸象征着诗人的创作材料,表明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先生老去怯苦吟:暗示诗人对年老与创作压力的反思。
- 琢无肝肺呕无心: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中缺乏激情与灵感的苦恼。
- 芙蓉在左木犀右:自然景色的对称美,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漫与七言真藉手:强调诗人对七言诗的随意描写,体现了真实的创作态度。
- 秋光一点入骨清:秋天的光线清澈透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和对生活的思考。
- 有笔如椽描不就:尽管有着好的工具,却写不出满意的作品,反映了创作的艰难。
- 先生不瘦教难瘦: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教育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有笔如椽”,比喻诗人的写作能力和工具。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芙蓉在左木犀右”,体现了工整的艺术形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创作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蜀中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创作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犀:象征着美好与芳香的生活。
- 泉水: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桐花:象征着乡愁与自然的美。
- 琼叶纸:象征着诗人的艺术追求与写作材料。
- 芙蓉:象征着纯洁与美丽的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木犀”指的是哪种植物? a) 竹子
b) 香花植物
c) 橙树 -
“秋光一点入骨清”中的“秋光”用来比喻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澈的心境
c) 悲伤的情绪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轻松幽默
b) 深沉忧伤
c) 追求自然与艺术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自然美。
- 《静夜思》 by 李白:反映乡愁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之美,并融合了情感的细腻。
- 《登高》 by 王之涣:表达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与杨万里的作品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