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弟良臣归宣城》

时间: 2025-01-04 07:14:09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

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

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弟良臣归宣城
梅尧臣 〔宋代〕

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
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
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人站在溪边,看到高大的树木和延绵的秋光。弟弟良臣即将返回宣城,他要回到那三亩的小宅子,诗人则借船送他离开。诗人想到远途的征雁和傍晚的蝉鸣,心中充满了惆怅与忧伤。若有亲朋好友见到他,想必会询问他的近况,而生活的贫困似乎和当年没有什么变化。

注释: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着坚韧与久远。
  • 句溪:指小溪,带有细腻的情感。
  • 三亩宅:指诗人弟弟的居所,面积小,表现简单朴实的生活。
  • 远寄:远途寄送,传递情感与思念。
  • 征雁:迁徙的大雁,象征远行与思念。
  • 暮蝉:傍晚叫的蝉,代表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 贫外:外表贫困,表现生活困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尧,号天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欧阳修、苏轼等人齐名。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真意切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弟弟良臣要归故乡宣城之际,表达了对弟弟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融合了秋天的景色,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弟良臣归宣城》是一首情感深厚、意境悠远的诗作。诗人在送别弟弟时,利用秋天的景色来烘托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篇“乔木句溪边,秋光几曲连”,既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离别的情绪。接着“将归三亩宅,远寄下江船”,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弟弟归家的祝福,同时又流露出对距离的思念。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伴尔唯征雁,悲余有暮蝉”的对比,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征雁的远行与暮蝉的悲鸣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最后一句“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尽管生活依旧贫困,但与亲朋好友的情感依旧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乔木句溪边:高大的树木在溪边,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秋日景象。
  2. 秋光几曲连:秋天的阳光在水面上闪烁,形成几道光影,传递出美好的意境。
  3. 将归三亩宅:弟弟即将归去的小宅子,暗含对归属感的渴望。
  4. 远寄下江船:借船送别,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5. 伴尔唯征雁:只有迁徙的大雁陪伴着弟弟,象征着远行与孤独。
  6. 悲余有暮蝉:傍晚的蝉鸣带来伤感的情绪,增加了离别的悲凉。
  7. 亲朋如见问:期待亲友见面时的问候,表达对人情的珍视。
  8. 贫外似当年:生活依旧贫困,尽管岁月流逝,情谊如旧。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对称和情感的对比上都形成了对仗。
  • 比喻:通过“征雁”和“暮蝉”隐喻生活的变迁与离别的愁苦。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之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核心,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递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木:象征稳定与坚韧。
  • 溪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人生。
  • 秋光:象征人生的成熟与凋零。
  • 征雁:象征远行与思念。
  • 暮蝉:象征孤独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乔木”指的是: A. 高大的树木
    B. 小草
    C. 溪水

  2. 诗人对弟弟将归故乡的感受是: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3. “亲朋如见问,贫外似当年”表达了: A. 诗人对财富的追求
    B. 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无奈与怀念
    C.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送弟良臣归宣城》均以送别为主题,但王之涣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情感更加直接;而梅尧臣则通过自然景色渲染离别的情感,表达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