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山去不远,日日起寒云。
堂上看飞雪,水边思练裙。
铜缾生薄冻,桂火压残薰。
欲往有余兴,林幽路不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远处的苍山并不远,天天都有寒云升起。在室内看着飘落的飞雪,水边却思念着那轻盈的裙子。铜缾中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桂花的火焰也被压制得几乎熄灭。虽然想要前往,却因为幽静的树林和模糊的道路而难以分辨方向。
注释:
- 苍山:形容远处的山脉,色彩苍翠。
- 寒云:寒冷的云,象征冬天的气息。
- 飞雪:指飘落的雪花。
- 练裙:轻薄的裙子,暗指春天的装束,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 铜缾:指盛酒或饮品的器皿,因寒冷而生薄冰。
- 桂火:指用桂枝点燃的火,寓意温暖。
- 欲往有余兴:想要去往的兴致依然存在。
- 林幽路不分:暗示道路幽静而不清晰,难以辨别前行的方向。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海,宋代诗人,士大夫。梅尧臣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天,诗人身处严寒的环境中,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自然环境,也寓含了人们在寒冷季节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雪中怀广教真上人》是一首蕴含深情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篇以“苍山”和“寒云”引入,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以“堂上看飞雪”展现出室内的宁静与雪花的轻盈,形成了室内与室外的对比。接下来,诗人用“铜缾生薄冻”和“桂火压残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温暖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最后一句“欲往有余兴,林幽路不分”则表达了诗人虽有前往的兴致,但因环境的幽静和不明而犹豫不决,这种心情的复杂性让整首诗更加饱满。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也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如“飞雪”、“练裙”,不仅是对冬季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梅尧臣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这首诗正是对他诗歌风格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他在描绘景物与抒发情感方面的独特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苍山去不远,日日起寒云。”:近处的苍山,伴随着每天升起的寒云,传达出一种冬天的萧瑟感。
- “堂上看飞雪,水边思练裙。”:在室内看着飞舞的雪花,心中却想念那轻盈的春裙,表现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 “铜缾生薄冻,桂火压残薰。”:饮品器皿上结了一层薄冰,火焰被压制,暗示了寒冷与温暖的对比。
- “欲往有余兴,林幽路不分。”:想要去往的兴致依然存在,然而幽静的树林和模糊的道路让人难以决定方向,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云”比作冬天的气息,营造氛围。
- 对仗:如“堂上看飞雪,水边思练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桂火”描绘得如同有生命般,体现出温暖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春天的向往。通过对冬季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希望,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意象分析:
- 苍山:象征着稳重和永恒,暗示诗人的思考与怀念。
- 飞雪:代表着冬日的美丽与寒冷,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练裙: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美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
- 铜缾:象征着饮酒的乐趣与生活的温暖,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桂火:象征着温暖和亲切,暗示友谊的珍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练裙”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轻盈
C. 夏天的热情
D. 秋天的丰收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友谊与思念
C. 战争与和平
D. 生活的苦闷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梅尧臣的《雪中怀广教真上人》更多地表现内心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例如,王维的《鹿柴》通过描写山水的静谧,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乐趣,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