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上饶推幕叶西涧召为国子录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0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有携来端水珉,天然中界玉圭形。
送君早入薇垣紫,结劄先登藜阁青。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须提笔福生灵。
端凝正笏如山立,匪石斯心社稷经。
白话文翻译:
有客人带来端水的珉,这天然的水中宛如玉圭的形状。
我送君早早进入紫色的薇垣,结好纸条先登上藜阁。
要想阅读那些浸润着香气的典籍,必须提笔来为生灵祈福。
端正地凝视着手中的笏板如同高山屹立,并非石头,而是我心中对国家的经书。
注释:
- 端水珉:指一种水石,形状优雅,象征清雅。
- 玉圭:古代的一种仪器,象征高贵。
- 薇垣紫:指紫色的薇菜,暗示美好和生机。
- 藜阁:古代书院的象征,代表学术和文人雅集。
- 濡毫:浸润毛笔,表示书写。
- 福生灵:祈愿生灵幸福安康。
- 端凝正笏:形容笔直而凝重的笏板,象征权威与责任。
- 社稷经:指国家和社稷的根本法则与道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杰是宋代的著名诗人,擅长于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友人之际,表达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并寄托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诗中流露出对文人雅士的敬仰以及对书籍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术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开篇以“端水珉”引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之美,随后转而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其未来的祝福。通过“薇垣紫”和“藜阁青”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更象征着友人的前程似锦。第三句中的“濡毫香典籍”则是对书籍的崇敬,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暗示着知识的力量和对社会的贡献。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作为文人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感如同“端凝正笏”,坚如高山,直指社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有对友人未来的期许,更有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显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有携来端水珉:描述一位客人带来美丽的水石,象征着高雅的情趣。
- 天然中界玉圭形:水石的形状如同玉圭,暗示自然与高贵的结合。
- 送君早入薇垣紫:祝愿朋友早日到达美好的境地。
- 结劄先登藜阁青:希望朋友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 要看濡毫香典籍:强调书籍的重要性,知识需要通过书写来传承。
- 直须提笔福生灵:需要通过写作来为大众带来福祉。
- 端凝正笏如山立:形容自己在责任面前的坚定立场。
- 匪石斯心社稷经:将自己的心志与国家的法则联系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珉”和“玉圭”比喻高雅与清澈。
- 对仗:诗中有多个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未来的展望与祝福,形成层次分明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人通过自然的美景与学术的追求,展现了文人对社会的关怀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珉:象征清雅与纯净。
- 玉圭:代表高贵与理想。
- 薇垣紫:美好的前程。
- 藜阁:学术的殿堂。
- 濡毫:书写的工具,象征知识的传承。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友谊和国家的深切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端水珉”象征什么? A. 清雅
B. 贫穷
C. 胆怯
D. 无知 -
诗中提到的“藜阁”指的是: A. 书籍
B. 学术殿堂
C. 政府机构
D. 自然风光 -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国家的责任感
C. 对功名的追求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诗作,表达送别友人的情感。
- 《登高》:杜甫的诗,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徐元杰的诗更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壮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
- 《徐元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