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
时间: 2025-01-19 18:5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翰墨绝畦私迳,言词中律度。
笔落风雨惊,诗是江山助。
不食烟火语,说到精髓处。
升堂必入室,由道谁不户。
达者无后先,成贤特指顾。
要亦认意思,初不在章句。
伊欲登坛场,且阔著地步。
其中有活法,此理若大路。
所差只毫厘,相去已冠屦。
兰室味本同,莲社约此去。
把定心鸿鹄,直须盟鸥鹭。
多才夙究明,一见已颖悟。
貂续不胜情,用得以布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感悟。作者认为,写作的技艺并不在于形式的约束,而在于言辞的精髓与内涵。创作的过程就像升堂入室,达到一定的境界是必然的。达者之间没有先后之分,真正的才能不在章句,而在于思想的深度。诗歌的表达应如同大道,虽有差距却只在毫厘之间。最终,真正的文人应当把心志如同鸿鹄一样高远,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互支持与理解。
注释
- 翰墨:指书法和绘画,这里象征文学艺术。
- 言词:言辞,语言的表达。
- 律度:指诗歌的韵律和结构。
- 笔落:下笔,写作时落笔。
- 烟火语:指平常琐碎的语言,与高雅的文学创作相对。
- 升堂必入室:比喻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 达者:有才华的人。
- 毫厘:极小的差距。
- 兰室、莲社:象征文人雅集之地,表明共同的文学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诗歌的内在精神与创作技法,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清新气质和对文学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讨论诗歌创作时写成,表达了对诗歌形式与内容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思想深度与艺术表达的风尚。
诗歌鉴赏
徐元杰的《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是一首颇具哲理的诗作,诗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和艺术的内涵。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诗歌形式的反思,强调了内在的思想与情感比外在的形式更加重要。诗中“翰墨绝畦私迳”一句,开篇即展现出文学创作的个体性与私密性,言外之意是,真正的创作源于个人的体验与感悟。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尤其在音韵的运用上,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诗歌素养。通过“升堂必入室”和“所差只毫厘”等句,作者不仅传达了诗歌创作的过程,更引发读者对创作与理解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通过“多才夙究明”的结尾,作者将这首诗推向了一个高峰,强调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翰墨绝畦私迳:书法和绘画的技艺是私人的且独特的道路。
- 言词中律度:在语言中遵循一定的韵律与规矩。
- 笔落风雨惊:下笔时如风雨般激荡,显示出创作的力量。
- 诗是江山助:诗歌得以壮大是因为大自然的美与历史的积淀。
- 不食烟火语:不沉迷于世俗的琐事,而是追求高尚的思想。
- 升堂必入室:深入理解诗的精髓是必然的过程。
- 达者无后先:有才华的人之间没有先后之分,彼此欣赏。
- 要亦认意思:真正的理解是对意境的认知。
- 伊欲登坛场:如果想要登上诗坛,就必须有广阔的视野。
- 其中有活法:在创作中有灵活的方式与方法。
- 所差只毫厘:在艺术上,微小的差异也可能影响整体。
- 兰室味本同:文人的雅集具有共同的气味。
- 把定心鸿鹄:定下心志,如同鸿鹄般高远。
- 多才夙究明:有才的人通过长期的学习与思考而变得聪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创作比作升堂入室,传达深刻的内涵。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个体性与内在思想的重要性,提倡对艺术的深入理解与追求,反对表面的形式主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鹄: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志向。
- 兰室、莲社:象征文人雅集与文学追求的场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翰墨绝畦私迳”意指:
- A. 书法与绘画是公共的艺术
- B. 书法与绘画是个人的独特追求
- C. 书法与绘画没有任何技巧
-
“达者无后先”表达的意思是:
- A. 有才华的人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
- B. 有才华的人之间没有先后之分
- C. 有才华的人总是最先被认可
-
诗中提到的“兰室”象征:
- A. 文人雅集的场所
- B. 自然环境
- C. 诗歌的形式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 《登高》(杜甫):探讨人生哲理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都强调了诗歌的深度与文学创作的内涵,但前者更多的关注人生的艰辛与自然的壮丽,而后者则侧重于创作的技巧与思维的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整理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