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谢恩》

时间: 2025-01-19 19:00:23

圣朝天子荐临轩,嘉与愚臣究本原。

天地两间拊景运,唐虞三代印微言。

慙无一德酬清问,猥玷初班误圣恩。

一节誓坚忠与孝,立身端不负乾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及第谢恩
作者: 徐元杰 〔宋代〕

圣朝天子荐临轩,
嘉与愚臣究本原。
天地两间拊景运,
唐虞三代印微言。
慙无一德酬清问,
猥玷初班误圣恩。
一节誓坚忠与孝,
立身端不负乾坤。

白话文翻译:

在圣明的朝廷上,天子亲自推荐我,
我的微薄才能得到了圣恩的嘉奖。
在天地之间,我感受到命运的变化,
想起唐虞和三代时期的微言大义。
我感到羞愧,因为没有一德可以回报圣恩,
初次登科却辜负了天子的厚爱。
我发誓要坚守忠诚与孝道,
立身做一个不辜负天地的人。

注释:

  • 荐临轩:荐,推荐;临轩,指皇帝的殿前,意指受到皇帝的亲自推荐。
  • 愚臣:自谦之词,指自己才能不足的臣子。
  • 拊景运:拊,抚摸;景运,指大自然的运作和变迁。
  • 唐虞三代:指中国古代的两个典范时期(唐朝、虞舜及三代即夏、商、周),象征着德治的理想。
  • 清问:清明的问询,指圣明的皇帝对臣子的关心。
  • 猥玷:猥,卑贱;玷,污秽;指自己的身份卑贱,感到不配。
  • 一节:一节,指一项誓言。
  • :端庄、正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强调忠诚和孝道,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及第谢恩》是徐元杰在科举中得中后所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皇帝恩赐的感激,同时流露出对自身才能不足的自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举制度使得许多士人渴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这首诗正是其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及第谢恩》这首诗以谢恩为主线,贯穿了对皇恩的感激及自我反省。开篇提到“圣朝天子荐临轩”,直接表明了诗人获得皇帝推荐的荣幸,尤其在“嘉与愚臣究本原”中体现了谦恭之态,强调了自己的才能不足与皇恩的深厚,这种自谦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极为常见。

接下来的“天地两间拊景运”则引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提及唐虞三代,表现出对古代明君之治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自身时代的反思。通过“慙无一德酬清问”,他流露出对未能回报皇恩的羞愧,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最后几句“一节誓坚忠与孝,立身端不负乾坤”则是诗人的立誓,表明了他将以忠诚和孝道来回报社会和国家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个人遭遇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关心国家、重视道德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朝天子荐临轩: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强调得到的荣誉。
  • 嘉与愚臣究本原:谦虚自称愚臣,显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责。
  • 天地两间拊景运:反思历史与自然变化,表现出对命运的感慨。
  • 唐虞三代印微言:追忆古代治国理想,表达对美好政治的渴望。
  • 慙无一德酬清问:自责未能回报圣恩,感到羞愧。
  • 猥玷初班误圣恩:自谦,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如此厚爱。
  • 一节誓坚忠与孝:立誓要坚守忠诚与孝道。
  • 立身端不负乾坤:立身行事要正直,不辜负天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忠与孝”、“立身端”。
  • 比喻:将历史与个人命运相联系,增强情感深度。
  • 自谦:通过“愚臣”“猥玷”等自谦之词,突显诗人的谦逊。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皇恩的感激与自我反省,强调忠诚与孝道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士人对道德与责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朝:象征着明主和良好的政治环境。
  • 天子:代表着权威和恩泽。
  • 唐虞三代:象征着历史上的理想政治。
  • 清问:代表着明主对臣子的关心和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位皇帝推荐了诗人?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圣朝天子
    D. 明成祖

  2. 诗人感到羞愧的原因是? A. 诗人未能通过考试
    B. 诗人没有回报皇恩
    C. 诗人对历史无知
    D. 诗人未能完成作品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皇恩的感激与自我反省
    C. 对家国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 朱熹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徐元杰的《及第谢恩》和杜甫的《登高》,两者均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对国家的忧虑,但徐元杰更侧重于对皇恩的感激,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国家动荡的痛心。两首诗各有千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士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