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时间: 2025-01-19 15:31:11

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插秧
种密移疏绿毯平,
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
中有丰年击坏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插秧的情景:稻秧种得稠密而整齐,绿色的田垫显得平坦;在行间的水面上,清浅的波纹轻轻荡漾。谁能想到,细细的青草中,竟然隐含着丰收的喜悦声。

注释:

  • 种密:种植得很密集。
  • 移疏:将稠密的秧苗移开,间隔得更疏。
  • 绿毯平:形容稻田如同一块平整的绿色地毯。
  • 行间:田间的行道。
  • 清浅:水位很浅。
  • 縠纹:水面上轻柔的波纹。
  • 细细:形容草长得很细。
  • 丰年:丰收的年头。
  • 击坏声:指丰收带来的欢呼声或击打稻穗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插秧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与丰收的希望,展现了农业文化的深厚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达,号澹亭,南宋诗人,擅长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插秧》是范成大在农村插秧时的所作,表达了他对农田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在南宋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诗人通过描绘农事活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插秧》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农田的美丽与农民的辛勤。首句“种密移疏绿毯平”以“密”和“疏”的对比,表现出田间秧苗的生长过程,体现了农民在插秧时的细致与耐心。紧接着“行间清浅縠纹生”描绘了水面上的波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最后两句“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与喜悦,细细的草中蕴藏着丰收的希望,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丰收时的欢快气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与美好,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密移疏绿毯平:描绘稻田的生机,体现农民的辛勤付出。
  • 行间清浅縠纹生:展现自然美景,波纹生动形象,营造出田园的生动气息。
  • 谁知细细青青草:转折句,揭示潜藏的丰收希望。
  • 中有丰年击坏声:表达丰收的欢快与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密移疏”、“清浅縠纹”,展现语言的和谐美。
  • 比喻与意象:将田野比作“绿毯”,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毯: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美好生活。
  • 清浅水面:代表着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细细青草:体现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种密移疏”的意思是?

    • A. 将稻秧种得密集
    • B. 将稻秧移稀疏
    • C. 种植稻秧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的“丰年击坏声”指的是什么?

    • A. 收割的声音
    • B. 丰收的欢呼声
    • C. 稻田的声音
    • D. 天气变化的声音
  3. 本诗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插秧
    • B. 收割
    • C. 播种
    • D. 施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范成大陆游在描写自然和农事上有相似之处,但范成大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陆游则常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各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