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向抚州采菊亭》
时间: 2025-01-06 09:0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向抚州采菊亭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一叶起秋色,众绿凋岁华。
耿耿霜露侧,余此黄金葩。
西风满天地,孤芳照尘沙。
殷勤开小筑,花气日夕嘉。
落英楚累手,东篱陶令家。
两穷偶寓意,岂必真爱花。
不如亭中人,一笑了天涯。
采采勿虚度,门前欲高牙。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随着一片叶子渐渐显现,满园的绿意也随之凋零,岁月在悄然流逝。霜露在一旁静静地闪烁,我仍然留恋这盛开的菊花。西风吹遍天地,孤独的花儿在尘沙中独自绽放。殷勤地为小亭子装点,花香在日夕间愈加芬芳。落花如同楚国的累累手指,东篱的陶渊明也曾在这里陶醉。人生的际遇总是匆匆而过,难道必须真心热爱花吗?不如亭子中的人,轻轻一笑便能抚平万千烦恼。采摘花朵不要虚度光阴,门前的高牙也似乎在期待着你。
注释
- 一叶:指一片秋天的叶子,象征秋的来临。
- 众绿:指满园的绿叶,意指夏天的旺盛。
- 耿耿: 明亮的样子,这里形容霜露闪烁的清晰。
- 黄金葩:指盛开的菊花,金黄色的花瓣如同黄金。
- 西风:秋季的风,象征着萧瑟。
- 孤芳:孤独的花,意指不被世俗所扰的高洁。
- 殷勤:热情的样子,形容对小筑的关心。
- 落英:飘落的花瓣,象征着时光流逝。
- 东篱:指陶渊明的东篱菊园,表现隐逸的生活。
- 两穷:意指人生的交错和偶然,不一定要深爱花卉。
- 亭中人:指在亭中闲坐的人,象征生活中的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寄题向抚州采菊亭》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寄题向抚州采菊亭》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全诗以秋天的景象开头,秋叶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作者以“西风满天地,孤芳照尘沙”描绘了孤独而高洁的菊花,表现出一种出世的情怀。
之后,诗人又转向小筑的温馨,表达了对人文生活的热爱,特别是“殷勤开小筑,花气日夕嘉”,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最后,诗人提到了“亭中人”,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与其追求花的美丽,不如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起秋色:一片秋叶飘落,显现出秋天的气息,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众绿凋岁华:满园的绿叶随时间凋谢,表达了岁月流逝的感慨。
- 耿耿霜露侧:霜露闪烁,清晰可见,暗示着秋天的凉意。
- 余此黄金葩:我仍对这盛开的菊花恋恋不舍,菊花的金黄象征着美好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黄金,强调其珍贵和美丽。
- 拟人:将花的气味与时间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菊花的赞美,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叶:象征生命的脆弱,表达人生无常。
- 菊花:象征高洁,表现出诗人的理想人格。
- 西风:秋风的象征,暗示着萧索与变化。
- 小筑:象征温馨的生活空间,体现出对人文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范成大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诗人?
- A) 陶渊明
- B) 王维
- C) 柳宗元
- D) 苏轼
-
“不如亭中人,一笑了天涯”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花的热爱
- B) 对人生的豁达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岁月的感慨
答案
- C) 范成大
- A) 陶渊明
- B) 对人生的豁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菊花》(王冕)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而范成大的《寄题向抚州采菊亭》则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范成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