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柏谷山》

时间: 2025-01-16 22:08:14

晓出东郊回,路穿桑拓林。

人耕新雨地,寺隐半岩阴。

远目穷天宇,和风爽醉襟。

停骖顾遗老,同是劝农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游柏谷山
作者: 王举元 〔宋代〕

晓出东郊回,路穿桑拓林。
人耕新雨地,寺隐半岩阴。
远目穷天宇,和风爽醉襟。
停骖顾遗老,同是劝农心。

白话文翻译:

拂晓时我从东郊出发,路途穿过桑树和拓树的森林。
农人在新雨后耕作着土地,寺庙隐匿在半山岩石的阴影中。
远望天际,目之所及,和风拂面,使人心醉神迷。
我停下马车,回头看看那位老者,彼此的心思都是在劝说农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晨。
  • 东郊:指城市的东边郊外。
  • 桑拓林:桑树和拓树的树林。
  • 新雨地:刚下过雨的土地,泥土湿润,更利于耕作。
  • 寺隐:寺庙隐藏在山阴处。
  • 穷天宇:极目远眺,望到天边。
  • 和风:温和的风。
  • 爽醉襟:令人感到清爽而陶醉的感觉。
  • 停骖:停下马车。
  • 顾遗老:回头看那位年长的农人。
  • 劝农心:都在劝农,表达对勤劳耕作的赞美和支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寺隐”可以引申为山中隐士生活的理想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举元,生活在宋代,是一位颇具田园诗人风格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描写自然景色与农耕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田园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自然、重视农业的社会风气。

诗歌鉴赏:

《同游柏谷山》是一首兼具景与情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清晨的田野与农人耕作的情景,展现了生动的自然风光。首先,诗的开头“晓出东郊回,路穿桑拓林”,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情景,桑树和拓树的树林,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人耕新雨地”,突显了农人在新雨后辛勤耕作的景象,传递出一种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在意境上,诗人通过“远目穷天宇,和风爽醉襟”的描写,表现了远眺田野的开阔和自然的清新,仿佛人也随着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宁静。最后,诗人“停骖顾遗老,同是劝农心”,不仅表现出对老者的关心,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能够彼此理解和支持,传递出一种人际间的温情。

整首诗用词清新自然,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出东郊回:清晨时分,诗人从东郊出发,暗示着新的开始。
  2. 路穿桑拓林:行走的路穿过桑树和拓树的树林,描绘出自然的景象。
  3. 人耕新雨地:农人在刚下过雨的土地上耕作,象征着勤劳与希望。
  4. 寺隐半岩阴:寺庙隐匿在半山的阴影中,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5. 远目穷天宇:远望天际,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自由。
  6. 和风爽醉襟:温和的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陶醉于自然之中。
  7. 停骖顾遗老:停下马车,回头看那位年长的农人,表现出关心与尊重。
  8. 同是劝农心:彼此心中都在劝导农人,强调了对劳动的认同与支持。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和风爽醉襟”将和风与醉人之感结合,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远目穷天宇”和“和风爽醉襟”,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桑树、雨地、寺庙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田园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农人劳动的赞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理念,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树: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雨地:代表着滋润与生命的延续。
  • 寺庙:象征着宁静、心灵的寄托。
  • 老者:代表着智慧与经验,体现对传统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出东郊回”表达了什么时间?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D. 夜晚

  2. “人耕新雨地”中的“新雨”指的是:
    A. 刚刚下过的雨
    B. 很久之前的雨
    C. 没有下过的雨
    D. 一场暴雨

  3. 诗人停下马车是为了:
    A. 查看风景
    B. 休息
    C. 理解老人的心情
    D. 喝水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同游柏谷山》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隐居生活的淡泊与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从侧重点上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田园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