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庐和放翁即用其首句》

时间: 2024-12-29 19:48:03

吾庐虽小亦佳哉,镇日人稀径自苔。

山鸟声依风色入,庭花影共月光来。

笔床茶灶随钱办,药圃瓜畦逐岁开。

况是谢公楼不远,梦余聊复笑衔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庐虽小亦佳哉,镇日人稀径自苔。
山鸟声依风色入,庭花影共月光来。
笔床茶灶随钱办,药圃瓜畦逐岁开。
况是谢公楼不远,梦余聊复笑衔杯。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的小屋不大,但也很美好,整天人迹稀少,只有青苔自生。
山鸟的鸣声随着风声飘入,庭院中的花影和月光交相辉映。
书桌和茶灶都随心而办,药圃和瓜田每年都在生长。
更何况距离谢公楼不远,梦中我还时常微笑着举杯畅饮。

注释:

  • :房屋、住所。
  • 佳哉:美好啊。
  • 镇日:整天。
  • 径自苔:指小路上自然生长的青苔,表示人少的景象。
  • 山鸟声依风色入:山中的鸟声随风而来。
  • 庭花影共月光来:庭院里的花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
  • 笔床茶灶:指书桌和茶灶,居家生活的设施。
  • 逐岁开:每年都在生长、开花。
  • 谢公楼:指谢灵运的楼,典故出自《谢公楼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瑮(约1640年-1711年),字子华,号岘庐,清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辞官归隐,生活于山水之间。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施瑮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诗中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所体会的宁静与恬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施瑮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便以“吾庐虽小亦佳哉”引入,简单却又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中描绘了山鸟的鸣叫和月光下的花影,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笔床茶灶随钱办,药圃瓜畦逐岁开”,展示了日常生活的朴实与充实。这里不仅体现了隐士的自给自足,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最后两句提到谢公楼,表现出施瑮对友人和往日的怀念,带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上温暖恬淡,既有对隐逸生活的享受,也有对友谊的珍视,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庐虽小亦佳哉:我的小屋虽然不大,却也很美好。
  2. 镇日人稀径自苔:整天人少,路上自然生长着青苔。
  3. 山鸟声依风色入:山中的鸟声随着风声传来。
  4. 庭花影共月光来:庭院中的花影与月光交映在一起。
  5. 笔床茶灶随钱办:书桌和茶灶都随心而设。
  6. 药圃瓜畦逐岁开:药圃和瓜田每年都在生长。
  7. 况是谢公楼不远:更何况距离谢公楼不远。
  8. 梦余聊复笑衔杯:在梦中我还时常微笑着举杯畅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笔床茶灶随钱办,药圃瓜畦逐岁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山鸟声依风色入”,赋予鸟声以生命。
  • 意象:诗中使用了自然的意象,如“山鸟”、“庭花”、“月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清新自然的景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表现出一种清幽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 山鸟:象征自然与自由。
  • 月光:象征梦幻与宁静的氛围。
  • 药圃瓜畦:象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施瑮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
    C. 对功名利禄的追逐

  2. “笔床茶灶随钱办”中“随钱办”指的是什么? A. 随心所欲的生活
    B. 只要有钱就能生活
    C. 生活中需要花钱

  3. “况是谢公楼不远”中提到的谢公楼指的是谁? A. 谢灵运
    B. 谢安
    C. 谢道韵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优美,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与启发。施瑮的诗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