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涨冲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
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翫都忘日脚西。
白话文翻译
尘土冲起,浑浑噩噩,不知何为泥土,
早晨来时已能解滑霜凳。
两位公子的美好诗句,令人惊叹,
让人忘却了今日西沉的太阳。
注释
- 尘涨:尘土翻滚、弥漫的样子。
- 冲头:冲击的顶端,形容尘土的喧嚣。
- 不识泥:不知道什么是泥土,形容尘土遮蔽了真实的景象。
- 朝来:早晨来到这里。
- 解滑霜蹄:解开滑腻的霜,指的是早晨的路面滑。
- 两公:指两位诗人。
- 玉句:美好的诗句。
- 惊风雨:震撼了风雨,形容诗句的力量。
- 把翫:使人忘却。
- 日脚西:太阳西沉,指一天的结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惊风雨”常用来形容诗文的力量强大,像风雨般震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但文人仍可通过诗词抒发情怀。诗中对“喜雨”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机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感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中通过描绘尘土、霜、诗句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尘涨冲头不识泥”引入,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在其中的渺小与无知。接着,通过“朝来也解滑霜蹄”,诗人描绘了早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生动的意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赞美,强调了诗歌的力量,能够让人忘却现实的烦恼与困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杨万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涨冲头不识泥:尘土翻起,忽略了地面的泥土,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无知与迷惘。
- 朝来也解滑霜蹄:早晨到来时,已经能解开湿滑的霜,暗示早晨的清新和新生。
- 两公玉句惊风雨:两位公子的诗句能够惊动风雨,显示出他们的才华与作品的力量。
- 把翫都忘日脚西:让人忘却了日落的忧虑,表现出对诗歌的陶醉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能够惊动风雨的力量,形象生动。
- 对仗:如“尘涨冲头”与“朝来也解”,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诗歌力量的赞美,是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土:象征世俗烦恼与无知。
- 霜:代表清晨的生机与新生。
- 诗句:象征智慧与人文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尘涨”指的是什么现象?
- A. 雨水冲刷
- B. 尘土翻滚
- C. 霜冻
- D. 太阳西沉
-
“两公玉句”的意思是?
- A. 两位诗人的诗句
- B. 三位诗人的诗句
- C. 一位诗人的诗句
- D. 无意义的诗句
答案
- B. 尘土翻滚
- A. 两位诗人的诗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喜雨》与王维《山居秋暝》,前者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但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