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莫读》

时间: 2025-01-01 12:40:23

书诗莫吟。

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

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

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诗莫吟。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和吟诗的反思。诗人认为,读书使人眼睛干涩、身体羸弱,而吟诗则让人心力交瘁。尽管有人说读书很快乐,有人觉得吟诗很美好,但实际上,吟诗的声音就像秋虫的鸣叫,只会让人更加消瘦和衰老。即便你自己不在意这些,旁人听了也会感到厌烦。与其如此,不如闭上眼睛,静坐在书房中,放下帘子,打扫地面,焚香静心。静静地听风听雨,其间自有乐趣,倦了就休息,累了就睡。

注释

  • 书诗:指读书和吟诗。
  • 两眼枯见骨:形容因读书过度而导致眼睛疲惫,仿佛看到骨骼。
  • 个字呕出心:指吟诗时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里呕吐出来,形容吟诗的艰辛。
  • 口吻长作秋虫声:比喻吟诗的声音像秋天的虫鸣,单调而烦人。
  • 闭目坐斋房:指闭上眼睛,静坐在书房中,意在反思和自省。
  • 焚香:指点燃香,营造静谧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号退之,江西人。他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他的诗歌常常揭示人生的哲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书莫读》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吟诗的反思,倦怠和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在当时社会,读书和吟诗被视为士人修身齐家的重要途径,但诗人却在实践中发现其弊端。

诗歌鉴赏

《书莫读》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读书和吟诗的深刻反思,揭示了过度追求文化的弊端。诗的开头用“书诗莫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主题,紧接着便引出了读书和吟诗对身心的消耗。通过“眼枯见骨”与“呕出心”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描述了长时间读书和吟诗所带来的疲惫和痛苦。

接下来的“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似乎是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暗示这些观点只是表象,而非真实体验。诗人以“口吻长作秋虫声”来形容吟诗声音的单调和乏味,表现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厌倦。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方式:闭目静坐,听风听雨,享受自然的乐趣,充分体现了他对内心平静和自然美的向往。这种转变既是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诗莫吟:直接告诫读者不要再吟诵诗歌,暗示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反思。
  • 读书两眼枯见骨:描绘因过度用眼导致的疲惫。
  • 吟诗个字呕出心:形容吟诗时的艰辛,仿佛把心都吐出来一般。
  •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指出外界对读书吟诗的普遍看法。
  • 口吻长作秋虫声:比喻吟诗的声音单调,烦人。
  • 君瘦君老且勿论:即使自己不在意衰老,旁人也会感到烦恼。
  • 何如闭目坐斋房:提出更为恬淡的生活方式。
  • 听风听雨都有味:享受自然的声音,体味其中的乐趣。
  • 健来即行倦来睡:强调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诗的声音比作秋虫声,表现其乏味。
  • 对仗: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中,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读书吟诗的反思,探讨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提倡人们应当珍惜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文化。
  • :代表个人情感的表达与艺术追求。
  • 虫声:暗示单调与烦恼。
  • 焚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身养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读书和吟诗的看法? a) 积极赞美
    b) 反思与批判
    c) 中立态度

  2. “口吻长作秋虫声”中,秋虫声的比喻意在表达什么? a) 甜美动人
    b) 单调烦人
    c) 清脆悦耳

  3. 诗中提到的“闭目坐斋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追求
    b) 享受宁静
    c) 追逐名利

答案

  1. b) 反思与批判
  2. b) 单调烦人
  3. b) 享受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注重田园的恬淡。
  •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书莫读》的主题有相通之处,但表现手法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