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时间: 2025-01-06 22:2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时
崔敦诗 〔宋代〕
勋华并天胙昌期。
圣德茂重离。
英明经远,浚哲昭微。
宝俭更深慈。
观万国累洽重熙。
对明时。
报礼秩神祇。
玉帛奏华夷。
雍肃显相,百辟各钦祗。
奄嘉虞英璧奠华滋。
神安坐景气澄虚。
极光焰烛长丽。
展诗应律,万舞逶迟。
三献洽皇仪。
垂露浸庆祜来宜。
礼无违。
鸣鸾临帝阙,飞凤下天倪。
清和寰宇,霈泽一朝驰。
醇化无为。
万祀巩洪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礼仪周全的美好祝愿。通过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强调了礼仪和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英明”、“圣德”都指向了明君的理想状态,期望国家在这样的领导下,能够安定、繁荣,百姓安乐。
注释
- 勋华:功勋和华丽的象征,表示国家的繁荣。
- 天胙昌期:天命赐予的繁荣期。
- 圣德:圣明的德行。
- 英明:聪明而明智。
- 浚哲:深厚的智慧。
- 宝俭:珍惜节俭。
- 重熙:繁荣和兴盛的状态。
- 玉帛:礼物,象征对外的礼仪。
- 鸣鸾:古代用以召唤神明的乐器。
- 霈泽:丰厚的雨露,象征恩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敦诗,字子美,号承天,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闻名。其作品多关注政治与社会问题,富有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崔敦诗通过对国家的赞美,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祝愿,旨在呼应当时社会对礼仪与道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与和谐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勋华”、“圣德”、“英明”等意象,强调了德治和礼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诗的整体气氛庄重而富有仪式感,表现出对神灵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诗人通过对“明时”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而“鸣鸾临帝阙,飞凤下天倪”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神明的降临,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幸福。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意象丰富,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庄严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勋华并天胙昌期:功勋与华丽同在,天命赐予繁荣的时机。
- 圣德茂重离:圣明的德行在人民中得到广泛赞誉。
- 英明经远,浚哲昭微:帝王英明,施行仁政,聪明而深邃的哲学思想显现出来。
- 宝俭更深慈:珍惜节俭的做法更显慈悲。
- 观万国累洽重熙:四方来宾聚集,彰显国家的繁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鸣鸾临帝阙,飞凤下天倪”。
- 比喻:用“鸣鸾”比喻神明的降临,象征国家的安定。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礼仪周全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勋华:象征国家的荣华与成就。
- 圣德:代表理想的统治者。
- 鸣鸾:象征神灵的召唤,代表对神圣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英明”指代什么? A. 圣明的德行
B. 聪明而明智的人
C. 美丽的女性
D. 诗歌的风格 -
“鸣鸾临帝阙,飞凤下天倪”意指什么? A. 诗人的归来
B. 神明的降临
C. 国家破败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崔敦诗更注重于国家的德行与礼仪,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个人的壮志与抱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