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楼月/忆秦娥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白话文翻译:
浮云聚集,轻微的雷声隐隐传来,春雷初响。
鹁鸠在鸣叫,愤怒的声音在耳边,绿柳在风中摇摆。
玉炉上烟雾缭绕,香气弥漫,罗绸已被春雨浸湿。
墙边的杏花被雨水打湿,湿漉漉的燕子在飞舞。
燕子飞舞时,花梢缺少了它的倩影,画楼里的人独自伫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云:云彩,形容天际的云层。
- 轻雷:轻微的雷声,春天雷鸣的初声。
- 鹁鸠:一种鸟,鸣叫声清晰,常用以表现春天来临的气息。
- 玉炉:古代香炉,用来焚香,象征高雅的生活。
- 罗浥:罗绸被雨打湿,形容春天的湿润。
- 燕支湿:燕子飞来,带着湿气,暗示春雨的到来。
典故解析: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指春雷始鸣,万物复苏的时节。
- 花梢缺处:暗指花开时节,花朵凋落或未盛开,表现对春光的期待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涧水,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以春雷初响、鸟鸣风急的景象抒发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
诗歌鉴赏:
《秦楼月/忆秦娥》是一首描绘春天来临的诗,诗中通过精炼的意象传达出春雷初响、万物复苏的气息。开篇“浮云集,轻雷隐隐”便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朦胧与初现,雷声的隐隐传来预示着惊蛰的到来,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接着诗人描绘了鹁鸠的鸣叫与绿杨的摇曳,这些自然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愤怒或焦虑。
“玉炉烟重香罗浥”则是一种细腻的生活情景,烟雾缭绕,香气浓郁,给人以高雅的感受,同时也映衬出春雨带来的潮湿。最后一句“花梢缺处,画楼人立”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画楼中独立的人影似乎在默默思念,渴望着什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云集:描绘春天的天空,云彩聚集,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春雷声隐约,惊醒了沉睡的大地,象征新的开始。
-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鸟鸣与风的急促,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玉炉烟重香罗浥:细腻的生活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拂墙浓杏燕支湿:杏花与燕子相映成趣,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最后一句以人立于画楼,暗示思念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比喻春天的变幻。
- 拟人:如“鹁鸠鸣怒”,赋予鸟以情感。
- 对仗:如“玉炉烟重”与“拂墙浓杏”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蕴含着对生活的珍惜与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无常与变化。
- 轻雷:预示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鹁鸠:春天的象征,表达愤怒与生气。
- 玉炉烟重:象征高雅与生活的细腻。
- 花梢:暗示青春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轻雷隐隐”指的是什么现象?
A. 春雷的初声
B. 夏雨的雷声
C. 秋风的呼啸 -
“玉炉烟重香罗浥”中的“玉炉”象征着什么?
A. 香炉
B. 玉石
C. 高雅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鹁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安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范成大的《秦楼月》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孟浩然的诗更注重晨光与春意的清新,而范成大的作品则融入了细腻的人物情感与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