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波娇鬓袅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波娇鬓袅。中隐堂前人意好。不奈春何。拚却轻寒透薄罗。翦梅新曲。欲断还联三叠促。围坐风流。饶我尊前第一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诗人谈及一位女子的柔美姿态和内心的情感。她的妆容娇美,正好在堂前隐现。面对春天的美好,却无奈于时光的流逝,只能在轻寒中透过薄纱衣物感受春意。诗人创作了一曲新词,尽管想要与过去的情感割舍,却又难以忘怀。大家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这温馨的时光,而我希望能在这其中占据最重要的一席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波娇:形容女子的发丝如波浪般柔美。
- 鬓袅:指鬓发轻柔、飘逸。
- 中隐:形容隐约可见。
- 拚却:拼搏、努力去做某事。
- 翦梅:可能指的是梅花的词曲,象征着高洁。
- 三叠促:指的是曲调的重复,增强情感的表达。
典故解析:
- 此词中提到的梅花,常常象征高洁和坚韧,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澄江,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交替之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场景,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波娇鬓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和春日的气息。开篇“波娇鬓袅”便勾勒出女子的柔美形象,给人一种轻盈、柔和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中隐堂前人意好”将这个画面延展至热闹的春日场景中,展现了一种恬静而愉悦的气氛。
“拚却轻寒透薄罗”则传达了春天的微寒,使人倍感温暖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惆怅。在这温暖的季节中,诗人虽然希望与过往情感割舍,但却难以自拔,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往昔的留恋。最后一句“饶我尊前第一筹”更是表达了他对参与这个美好时刻的渴望,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娇鬓袅:描绘女子的头发如波浪般柔美,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 中隐堂前人意好:女子在堂前隐约可见,展现出一种温婉的美。
- 不奈春何:面对春天的美好,感慨时间的流逝。
- 拚却轻寒透薄罗:努力在微寒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暗示着内心的矛盾。
- 翦梅新曲:创作了新的梅花词曲,表达对美的追求。
- 欲断还联三叠促:想要断绝过去的情感,却又难以割舍,形成情感的纠葛。
- 围坐风流: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好时光。
- 饶我尊前第一筹:希望自己在这个美好时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发丝比作波浪,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采用了对称的句式,使得节奏感强烈。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感情,反映了诗人对春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与纠结,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娇:象征着柔美与女性特质。
- 薄罗:代表着春天的轻盈与温暖。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反映了诗人追求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成大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翦梅新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首新作的词曲
C. 一种饮品
D. 一种乐器 -
诗句“欲断还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留恋
C. 喜悦
D. 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词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词更注重于春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述。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减字木兰花·波娇鬓袅》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