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斜阳波底湿微红。
朱栏翠袖倚轻风。
平平山色有无中。
俯首微官真自缚,高飞远举羡冥鸿。
何时一艇大江东。
白话文翻译
夕阳映照在水面上,泛起微微的红色。
我倚靠在朱红的栏杆上,轻风拂面,衣袖飘扬。
远处山色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
我低头沉思,微不足道的官职让我感到束缚,而那高飞的鸿雁让我羡慕不已。
不知何时,我能乘一只小船,顺流而下,驶向大江东去。
注释
- 斜阳:指的是夕阳,夕阳西沉时的阳光。
- 波底:水波的底部,意指水面。
- 微红:淡淡的红色。
- 朱栏:红色的栏杆。
- 翠袖:青绿色的衣袖,形容女子的服饰。
- 平平山色:山的颜色平淡,形容远山的景色。
- 有无中:有形与无形之间。
- 俯首:低头。
- 微官:微不足道的小官。
- 羡冥鸿:羡慕高飞的鸿雁,冥鸿指的是鸿雁,寓意高远。
- 一艇:一只小船。
- 大江东:指长江,象征着自由的旅程。
典故解析
“冥鸿”是一个典故,指的是高飞的鸿雁,常用于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鸿雁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远行、自由和高远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在诗词创作上表现出浓厚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他的作品往往融情于景,表现出一种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诗人对人生和自由的思考过程中,可能是在某个傍晚,他在前镇远楼的景色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局限,因而产生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开篇的“斜阳波底湿微红”描绘了一个温柔的黄昏,水面波光粼粼,透出一丝温暖的气息。这种自然景色不仅是外在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的“朱栏翠袖倚轻风”,诗人以自己倚栏的姿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朱栏和翠袖的对比,既显示了诗人对美的享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沉重。平淡的山色在“有无中”更是体现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俯首微官真自缚”中,诗人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在微不足道的小官职中受到限制,这种情感在“高飞远举羡冥鸿”中得到了升华,诗人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渴望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
最后一句“何时一艇大江东”则是诗人的一种理想和希望,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希望能够乘船顺流而下,摆脱现实的束缚,追逐更广阔的天地。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波底湿微红: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水波轻轻荡漾,泛起微微的红色,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 朱栏翠袖倚轻风:诗人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翠绿色的衣袖随风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悠闲的姿态。
- 平平山色有无中:远处的山色在光影的变化中显得模糊而虚幻,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俯首微官真自缚:低下头来,意识到自己身为微不足道的小官,感到内心的束缚。
- 高飞远举羡冥鸿:羡慕那高飞的鸿雁,渴望能像它们那样自由自在地翱翔。
- 何时一艇大江东:不知何时才能乘一只小船,顺流而下,向着大江的东边驶去,向往自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冥鸿”,比喻追求自由的生活。
- 拟人:如“朱栏翠袖倚轻风”,赋予物象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束缚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对社会地位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朱栏:代表人世间的美好与温暖。
- 翠袖:象征青春与活力。
- 山色:象征人生的虚幻与现实的交错。
- 冥鸿: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大江东:象征着广阔的前景与自由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斜阳”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时间段? A. 上午
B. 中午
C. 黄昏
D. 深夜 -
诗中“微官”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小官
C. 无官
D. 大官 -
“羡冥鸿”的意思是什么? A. 羡慕高飞的鸿雁
B. 自己变成鸿雁
C. 追逐鸿雁
D. 观察鸿雁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吴儆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吴儆通过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而苏轼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诗文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