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忝诸生后,初非一世豪。
但希乡有秩,敢望郡功曹。
歛版宁为辱?扶犁亦足高。
儿孙勿妄想,底处不徒劳?
白话文翻译
曾经我还担任过乡里的学子,但那并不是一个显赫的世家。希望能在乡里有所作为,敢于期望能在郡里担任职务。
收起书卷难道是耻辱?耕田也足以自豪。
儿孙们不要妄想,脚踏实地才不会白费力气。
注释
- 忝:谦辞,表示惭愧或不敢当。
- 诸生:指读书人或学生。
- 秩:职位,官职。
- 郡功曹:指担任地方官员的职务。
- 歛版:收起书卷,意指放弃读书的生活。
- 扶犁:指耕作,表示从事农业劳动。
- 底处:此处的意思,底下的地方,指平凡的生活。
- 徒劳:白费力气、没有结果。
典故解析
陆游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家国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身经历为例,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告诫。诗中提到的“扶犁”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尊重与自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勤劳和朴实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散文家、词人。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经历了多次仕途失意和家国沦陷之时。诗人用自己的经历反思功名与理想,提醒后代要脚踏实地,不要沉迷于虚幻的功名。
诗歌鉴赏
《示儿孙辈》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朴实的情感表达了陆游对功名、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中开篇提到“昔忝诸生后”,透出一份谦卑与不甘,展现了作者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虽然曾有过求学时光,但并未因此而获得显赫的地位,这种自我剖析在诗中显得格外真实。
接着,陆游表达了对乡里有所贡献的渴望以及对官职的敬畏,表明了他不愿追逐浮华的心态。诗中“歛版宁为辱?扶犁亦足高。”一句,生动地传达出他对农耕生活的尊重,认为耕作同样是光荣的事情,这一表述不仅体现了对平民生活的推崇,也反映了陆游的理想情怀。
最后,诗人以对后代的告诫作为结尾,提醒儿孙们不要妄想功名,而应努力实事求是。整首诗情感真挚,立意深远,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忝诸生后:回忆自己曾作为学生的身份,表达自谦之意。
- 初非一世豪:承认自己并非出身显赫的家族。
- 但希乡有秩:希望能在乡里有所成就。
- 敢望郡功曹:敢于期待担任地方官职。
- 歛版宁为辱?:放弃书卷是否真的是耻辱?
- 扶犁亦足高:从事耕作同样值得自豪。
- 儿孙勿妄想:告诫后代不要轻易幻想。
- 底处不徒劳?:在平凡的地方努力才不会白费心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追求功名与耕作生活进行对比,强调后者的价值。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语气,突显诗人对耻辱观的思考。
- 比喻:用“扶犁”隐喻一种踏实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功名与理想的追求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强调劳动的尊严与价值,鼓励后代脚踏实地,努力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象征知识与功名,反映对学术的追求。
- 犁:象征劳动与朴实,体现对农耕生活的尊重。
- 儿孙:象征未来,代表对后代的期望与教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昔忝诸生后”是什么意思?
- A. 曾担任过学生
- B. 曾经是乡绅
- C. 曾经是大官
-
“扶犁亦足高”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耕作是低贱的工作
- B. 劳动是光荣的
- C. 书卷更重要
-
诗人对后代的期望是什么?
- A. 追求功名
- B. 脚踏实地
- C. 只顾享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在主题上都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杜甫的《春望》则更加强调国破家亡的悲痛,而陆游则在个人经历中反思功名与劳动的价值,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示儿孙辈》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