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六首选—)》
时间: 2024-12-29 03:5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
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
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
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
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
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
白话文翻译:
东汉时期,耻辱在于操控权势,许多君子感到痛苦不堪。
可悲的是陈蕃与窦武,智谋疏漏,未能成就功业。
那时,凉州发生叛乱,有人宣扬《孝经》意图口头上打击贼寇,
但贼寇听后却笑得不已。虽然对国家没有帮助,但未曾远离人情。
到了南宋,佛教盛行,儒家名声衰退。
希望哲学追求安静,死者不再发声。
魏公在符离战败,自以为心学高深,
杀了三十万,内心却毫无惊慌。
像这样的理学,灵魂又何处寄托呢?
呜呼,孔子与孟子,九泉之下泪湿衣缨。
注释:
字词注释:
- 硁硁:形容心中不快或苦闷。
- 谋疎:谋划疏漏。
-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境内。
- 颁孝经:宣扬《孝经》,古代儒家经典。
- 口打贼:以言辞来对付贼寇。
- 心学:追求内心的哲学。
典故解析:
- 陈与窦:指东汉时期的陈蕃和窦武,因反对权臣而未能成功。
- 魏公:指魏收,取意于南宋时期的权臣,因内心自负而不知悔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厚,晚号随园,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主张“性灵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咏史》是袁枚的一组作品,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批判,以及对理学的反思。
诗歌鉴赏:
袁枚的《咏史》以其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见解。诗中以东汉、南宋为起点,展现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斗争中所遭遇的悲剧和对理学的无奈。诗的开头提到东汉时期的权臣和君子的痛苦,突显出政治的腐败与道德的沦丧,让人对历史感到惋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指出儒家思想在南宋受到佛教影响,儒家价值观逐渐被边缘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衰退的忧虑。在提到魏公的自负和冷酷时,诗人通过极端的数字(杀人三十万)来表现理学的虚伪与残酷,揭示了理学家内心的麻木。最后,诗人以孔子和孟子的悲哀收尾,表达了对伟大思想家陨落的深切哀悼。
整首诗以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情感的连贯性,呈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汉耻机权:东汉时期因权臣的操控而感到耻辱。
- 君子多硁硁:许多有道德修养的人因此感到痛苦。
- 悲哉陈与窦:对陈蕃与窦武的悲叹,因他们未能成功。
- 谋疎功不成:他们的谋划疏漏,未能取得功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形成对照。
- 夸张:如“杀人三十万”,突出理学的残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伟大思想家命运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权力:象征腐败与耻辱。
- 君子:理想中的道德楷模。
- 贼:象征社会的不公与混乱。
- 孔与孟:代表传统儒家思想的伟大与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袁枚的《咏史》主要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事件? A. 唐代
B. 东汉与南宋
C. 隋代 -
诗中提到的“魏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魏收
C. 刘备 -
诗中提到“杀人三十万”,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麻木与冷酷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袁枚的《咏史》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均表现了历史的沧桑感,但袁枚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而王安石则着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二者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袁枚《随园诗话》
- 《清代诗词概论》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袁枚的《咏史》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