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命词
作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诗人天生性情洒脱,手里提着竹杖,走过通州。清晨时分,饭篮迎接着残月,秋风中,他在唱着晚秋的歌。诗人踢翻尘世的道路,一肩担负了古今的忧愁。如今他不再接受施舍,村里的狗又何必不停地吠叫呢?
注释
- 赋性:指天生的性情。
- 竹杖: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拐杖,象征着诗人的洒脱与自由。
- 通州:古地名,象征着诗人游历的生活。
- 饭篮:盛放食物的篮子,代表着生活的琐碎。
- 歌板:指演唱用的木板,象征着音乐与艺术。
- 嗟来食:指施舍的食物,代表着依赖他人的生活。
典故解析
“村犬何须吠不休”可以看作是对世俗闲言的无所谓,寓意着诗人对外界杂音的漠视,反映出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华,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桐城派”的代表之一,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体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绝命词》是袁枚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追求一种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诗歌鉴赏
《绝命词》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袁枚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全诗以“赋性生来本野流”开篇,直接表达了他天生洒脱的性情,手提竹杖的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饭篮向晓迎残月”,不仅描绘了清晨的美景,更象征着诗人在生活中的自给自足。接下来的“歌板临风唱晚秋”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中,诗人强调了对世俗施舍的拒绝,表现出他对独立生活的坚持,及对外界闲言的漠视。整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赋性生来本野流:诗人天生性情洒脱,自由如野水流淌。
- 手提竹杖过通州:提着竹杖,漫游于世,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饭篮向晓迎残月:早晨的饭篮迎接着残月,暗示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歌板临风唱晚秋:在秋风中唱歌,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两脚踢翻尘世路:用脚踢翻尘世的道路,象征着对世俗的反叛。
- 一肩担尽古今愁:承载着历史与当今的忧愁,展现诗人内心的沉重。
- 如今不受嗟来食:拒绝施舍,展现独立性。
- 村犬何须吠不休:对世俗闲言的无所谓,表现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饭篮向晓迎残月”,通过具象化描绘,增强诗意。
- 拟人:如“村犬何须吠不休”,赋予村犬人性化的特征,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自我反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杖: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 饭篮:代表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自给自足。
- 残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
- 晚秋:代表生命的成熟与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袁枚的《绝命词》中提到的“竹杖”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自由
- C. 痛苦
-
填空题:诗中“如今不受嗟来食”,表达了诗人对__的拒绝。
-
判断题:诗人通过“村犬何须吠不休”来表达对外界闲言的重视。 (对/错)
答案
- B
- 施舍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自由饮酒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追求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诗词对比
- 袁枚《绝命词》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袁枚更强调对世俗的超然,而陶渊明则更具田园情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袁枚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