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牌子令 立秋日作》
时间: 2025-01-01 13:0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荷锁残粉。池畔立西风渐紧。无意画出秋容,便任新月牵愁,暮寒欺鬓。相忘终不忍。拌独对菱花瘦损。拟待小阁重凭,紫萸堪插,归鸿定还成阵。
白话文翻译:
池塘里的荷花已经残败,粉色的花瓣被锁在水面上。站在池边,西风渐渐变得紧凑。无意中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任由新月带来愁绪,暮色中的寒意侵袭着鬓发。彼此之间的相忘总是令我不忍心。独自一人对着瘦弱的菱花,心中感到凄凉。打算再去小阁凭栏,紫萸花可以插在发间,归来的鸿雁定会又成阵。
注释:
- 池荷:指池塘里的荷花。
- 锁残粉:形容荷花的花瓣残缺,似乎被锁住一般。
- 西风渐紧:指秋天的西风越来越冷。
- 无意画出秋容:不经意间描绘出秋天的样子。
- 新月牵愁:新月引发了愁绪。
- 暮寒欺鬓:傍晚的寒意侵袭鬓发。
- 相忘终不忍:彼此之间的忘却总让人难以忍心。
- 菱花瘦损:对着瘦弱的菱花感到心痛。
- 紫萸堪插:紫萸花适合插在头发上。
- 归鸿定还成阵:归来的鸿雁一定会再次成群结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作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立秋之日,正值季节更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切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卓牌子令·立秋日作》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池塘边的荷花,残粉锁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即将逝去。接着,西风渐紧,带来了秋天的寒意,诗人无意中将秋天的形象描绘出来,但这并非愉悦的景象,反而引发了心中的愁绪。
诗中提到的新月和暮寒,分别象征着希望与失落,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中感受到深深的愁苦。接下来的“相忘终不忍”则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与不舍,使得整首诗更显沉重。最后几句中,诗人希望在小阁中再次凭栏,插上紫萸,等待归来的鸿雁,预示着对未来的期望与思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荷锁残粉:池塘中的荷花已凋谢,花瓣残留在水面上,暗示秋天即将来临。
- 池畔立西风渐紧:西风渐渐变得寒冷,描绘出秋季的气息。
- 无意画出秋容:诗人不自觉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 便任新月牵愁:新月引发了诗人的愁绪。
- 暮寒欺鬓:傍晚的寒意侵袭着诗人的鬓发,增添了愁苦。
- 相忘终不忍:面对彼此的忘却,诗人感到难以忍受。
- 拌独对菱花瘦损:独自一人面对瘦弱的菱花,情感更加凄凉。
- 拟待小阁重凭:打算在小阁中再次凭栏。
- 紫萸堪插:紫萸花适合用来插在头发上,象征着美好。
- 归鸿定还成阵:归来的鸿雁定会再次成群,象征着希望与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暮寒欺鬓”,将寒冷比作对头发的侵袭,形象生动。
- 拟人:如“西风渐紧”,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类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往事的眷恋,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美好与纯洁,但残败也象征失去。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无常。
- 新月:象征希望与愁苦的交织。
- 菱花:象征孤独与脆弱。
- 紫萸:代表美好,寄托诗人的期望。
- 归鸿:象征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池荷锁残粉”意指什么? A. 荷花盛开
B. 荷花凋谢
C. 荷花未开 -
“西风渐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凉爽
C. 寒冷 -
诗人在小阁中希望插上什么花? A. 荷花
B. 紫萸
C. 菱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秋天的主题中,汪东的《卓牌子令》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汪东侧重于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愁苦,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但在意象和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解读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