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
但见两眉颦,何曾一馔珍。
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
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
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
白话文翻译:
我只看到你眉头紧锁,何曾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日子像和尚一样艰苦,家境比郡县更加贫困。
琴和鹤都是多余的东西,莼菜和鲈鱼才是切身所需。
荡山那边的雁儿来时,别吝惜频频寄来音信。
注释:
字词注释:
- 眉颦:眉头紧锁,形容忧愁或不安的样子。
- 馔珍:美味的食物。
- 节如僧:生活节俭,如同和尚一般。
- 莼鲈:莼菜和鲈鱼,是常见的美食。
- 荡山:地名,指代雁儿飞来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此诗中的“琴鹤”指代的是高雅的生活和追求,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而“莼鲈”则是实际生活中珍贵的食材,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咏叹山水、抒发人情,兼具文人气质与生活感受。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与项使君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展示了他的生活困境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头“但见两眉颦”,直接描绘了友人的愁苦景象,传达出一种心痛的情感。接着“何曾一馔珍”反映了生活的艰辛,诗人将自身的困境与友人的状况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一句,将节俭与贫困相结合,突显了生活的无奈与艰难。此处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处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紧接着“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通过对比高雅与平凡,诗人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生活的实际需要。
最后两句“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描绘了自然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思考深邃,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但见两眉颦”:只见你眉头紧锁,表达了对朋友烦恼的观察。
- “何曾一馔珍”:你何曾享受过美味的食物,暗含生活的拮据。
- “节如僧更苦”:生活节俭得像和尚,更加艰苦,反映了生活的困顿。
- “家比郡尤贫”:自己的家庭条件比郡县还要贫困,加深了生活的悲苦感。
- “琴鹤均为赘”:琴与鹤都是多余的,意指奢侈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 “莼鲈颇切身”:莼菜与鲈鱼才是生活所需,强调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 “荡山有来雁”:荡山的雁儿飞来,暗示友人之间的情谊。
- “莫惜寄声频”:希望友人常常寄来音信,表达对友谊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在形式上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主题。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和尚的节俭,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朴实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现实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颦:忧愁的象征,反映出人内心的苦闷。
- 莼鲈:生活的基本需要,代表实际而质朴的追求。
- 雁:象征友谊与思念,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但见两眉颦”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忧愁
C) 期待
答案:B -
“节如僧更苦”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A) 节日
B) 节俭
C) 节奏
答案:B -
诗人最看重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A) 奢华
B) 简朴
C) 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有对生活困境的描绘,刘克庄更注重于对友谊的思念,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的苦难。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