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挽诗六首》

时间: 2024-09-19 21:24:39

仁厚传嘉佑,重华继绍兴。

方恢周境土,忽治汉山陵。

俭匪珠襦殓,危犹玉几凭。

遥知天上乐,难返白云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厚传嘉佑,重华继绍兴。
方恢周境土,忽治汉山陵。
俭匪珠襦殓,危犹玉几凭。
遥知天上乐,难返白云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行皇帝的哀悼与追思。开头提到仁厚的品德流传至嘉佑年间,重华继承了绍兴的伟业。接着描绘了国家的疆域广阔,突然又提到汉朝的山陵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后面两句反映了对皇帝的追思,虽然奢华的葬礼并不必要,但仍然希望能有玉石般的高贵。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天上快乐生活的向往,然而却难以返回那如白云般的自在境界。

注释:

  • 仁厚:指品德仁爱宽厚。
  • 嘉佑:指宋仁宗的年号。
  • 重华:指宋英宗。
  • 绍兴:指宋高宗的年号。
  • 周境土:指周朝的疆域。
  • 汉山陵:指汉朝的皇帝陵墓。
  • 珠襦殓:指奢华的棺材。
  • 玉几:形容安放遗体的高贵的几案。
  • 遥知天上乐:暗示对死后世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龙,号天溪,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去世后,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怀念与哀悼。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与人物反映了宋代的政治背景和皇帝的仁德。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大行皇帝挽诗六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怀念,展现了对已故皇帝的哀悼之情。诗的第一句“仁厚传嘉佑”直接点出皇帝的仁德,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的肯定。接下来的“重华继绍兴”则承接了历史的脉络,强调了朝代的延续与繁荣。

诗中对比了历史与现实,提到“方恢周境土”,显示出国家的疆域广阔,同时又提到“忽治汉山陵”,回望历史的辉煌与沉重,表达了历史的无常与对前任皇帝的敬仰之情。后两句中,诗人以“俭匪珠襦殓”来表达对奢华葬礼的反思,认为朴素更为重要,而“遥知天上乐,难返白云乘”则以宇宙的辽阔与人世的局限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天人相隔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责任感与敬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仁厚传嘉佑:皇帝仁爱宽厚的德行流传在嘉佑年间。
  2. 重华继绍兴:重华(宋英宗)继承了绍兴(宋高宗)的伟业。
  3. 方恢周境土:国家的疆域广阔,正处于恢复之中。
  4. 忽治汉山陵:突然提到汉朝的皇帝陵墓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5. 俭匪珠襦殓:并非奢华的葬礼,而是朴素的安葬方式。
  6. 危犹玉几凭:即便如此,仍希望能有如玉般的尊贵。
  7. 遥知天上乐:遥想天上快乐的生活。
  8. 难返白云乘:然而却难以回到那自由自在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仁厚”与“重华”,在字面上形成平衡。
  • 比喻:如“白云乘”比喻自由与洒脱的生活。
  • 排比:通过列举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加深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大行皇帝的追思与哀悼,传达了对仁德治国的赞美及历史的无常感。情感深沉而含蓄,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仁厚:象征着德治的理想。
  • 珠襦:奢华的象征,反映了对物质的反思。
  • 汉山陵:历史的象征,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
  • 白云:代表自由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仁厚的皇帝是哪位?

    • A. 宋高宗
    • B. 宋英宗
    • C. 宋仁宗
  2. 诗中提到的“汉山陵”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陵墓?

    • A. 周朝
    • B. 汉朝
    • C. 唐朝
  3. 诗中对奢华葬礼的看法是?

    • A. 应该追求奢华
    • B. 朴素更加重要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比较刘克庄的挽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