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侍御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5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洪侍御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几回南向望蒲轮,
闻引而西忽改辕。
小毖上求助初政,
大招公起入修门。
鳞无婴者宁非谄,
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荣均臭腐,
本来面目要常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大意是:我几次向南望去,看到那艘蒲轮,听说要向西行,却突然改变了方向。在小毖上,初政寻求帮助,而大招公则进了修门。没有鳞的鱼难道不是谄媚吗?膳食有了鬈发似乎也不用多说。表面上的繁荣最终都是腐臭的东西,真正的本性却要常常保持。
注释
- 蒲轮:指的是一种船只,古时用于水上交通。
- 改辕:改变了方向或决策。
- 小毖:古代的地名,象征一个地方的小势力。
- 初政:初开始执政的人,意指新的政权。
- 大招公:指的是一些高官显贵,象征权力者。
- 鳞无婴者:指没有鳞片的鱼,暗指那些谄媚讨好的小人。
- 膳有鬈:膳食中的美味佳肴,描述一种奢华。
- 膜外浮荣:外表的繁荣与荣光,暗含虚假。
- 本来面目:真实的本质或真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千里,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激昂著称,且常常反映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内部动荡与外族侵扰,诗人通过描绘当时的政治环境,表达对权力游戏的批判与对真实本质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洪侍御二首》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诗,诗人通过对当时政局的观察与思考,表现了对权力和世态的深刻洞察。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对变化无常的政治的感慨,尤其是“闻引而西忽改辕”的句子,生动地表现了政治决策的随意与不稳定。
诗人在提到“小毖”与“大招公”时,隐喻了权力与地位的对比,暗示了小势力在大权威面前的无奈与屈从。而“鳞无婴者宁非谄”的一句,更是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扭曲,表达了对谄媚者的不屑。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将社会的腐朽与真实本质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回南向望蒲轮:表达诗人多次向南远望,感叹往日的繁华。
- 闻引而西忽改辕:听说要向西行,但方向却忽然改变,象征政治的变幻莫测。
- 小毖上求助初政:小势力在新政权中求助,反映了权力与依附关系。
- 大招公起入修门:高官显贵进入权力中心,显示出对权力的追逐。
- 鳞无婴者宁非谄:没有鳞的鱼,暗指谄媚者,表达对社会风气的讽刺。
- 膳有鬈如不必言:奢华的生活方式,暗示虚荣与表面的繁华。
- 膜外浮荣均臭腐:表面的光鲜最终都是腐坏的,揭示虚假的繁荣。
- 本来面目要常存:强调真实的本质才是应当常存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无婴者”比作谄媚者,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奢华生活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腐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真实与虚假、权力与谄媚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象征,揭示了社会风气的扭曲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轮:象征传统与往日的繁华。
- 小毖:代表小势力与无奈。
- 大招公:象征权力与地位。
- 鳞无婴者:隐喻谄媚者,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浮荣:象征虚假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轮”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船只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鱼
-
“鳞无婴者宁非谄”中的“鳞无婴者”指代什么?
- A. 诚实的人
- B. 谄媚者
- C. 政治家
-
诗中“膜外浮荣均臭腐”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外表的繁荣都是虚假的
- B. 真实的本质是美好的
- C. 社会是和谐的
答案:1.A,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怀与豪情。两者在表现手法与主题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注释》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