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隐轩》

时间: 2025-01-06 13:17:49

先生肮脏与谁同,直道何妨竟不容。

欲约故人酬素志,苦求晚节隐青松。

图开胜地诗篇重,客倦僧房野兴浓。

问舍求田端有日,从他百尺卧元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隐轩
程瑀 〔宋代〕

先生肮脏与谁同,
直道何妨竟不容。
欲约故人酬素志,
苦求晚节隐青松。
图开胜地诗篇重,
客倦僧房野兴浓。
问舍求田端有日,
从他百尺卧元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位先生的肮脏与谁同在一起?即使是直言不讳的道理,又有什么人会宽容呢?我想约请老朋友来实现我们的理想,但却苦于晚年只想隐居在青松之下。希望能够开辟出美好的地方,重写我的诗篇,然而客人厌倦了僧舍,野外的兴致愈发浓厚。我在问询安居和耕作的日子是否有可能,愿意在他那百尺高的地方安然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先生:指代隐士或高人。
  • 肮脏:比喻道德上的污浊。
  • 直道:直言不讳的道理。
  • 故人:老朋友。
  • 晚节:指晚年的操守和品行。
  • 青松:常用于隐居之意,象征清高。
  • 胜地:美好的地方。
  • 客倦:客人感到疲倦。
  • 僧房:寺庙中的房间,象征清静的生活。
  • 元龙:指代高贵的龙,象征理想中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青松:古代文人常以松树比喻高洁的品格,表现隐士追求清高的志向。
  • 元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权威和尊贵,代表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瑀,字子骏,号留隐,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常以清新、自然著称,着重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程瑀晚年,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常常面临仕途的困扰和内心的挣扎,程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留隐轩》展现了程瑀对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诗中以“先生肮脏与谁同”开篇,直言对世俗中道德沦丧的失望,体现了他对清白与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时,他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理想,但现实的无奈让他感到深深的苦涩。

后半部分的“图开胜地诗篇重”则展现了他希望在理想的环境中重拾诗歌创作的愿望,但“客倦僧房”又道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疲惫。最后的“问舍求田端有日”,更是流露出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世间纷扰的反思,体现了程瑀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肮脏与谁同:质疑当今世人道德的污浊,感慨与谁能够共鸣。
  2. 直道何妨竟不容:即使是直言不讳的道理,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3. 欲约故人酬素志:渴望与老朋友相聚,共同追求理想。
  4. 苦求晚节隐青松:晚年渴望隐居于青松之下,追求清净。
  5. 图开胜地诗篇重:希望能够在理想的地方重拾写作的激情。
  6. 客倦僧房野兴浓:客人对僧舍的生活感到疲倦,反映出对自然的向往。
  7. 问舍求田端有日:想询问安居与耕作的可能性。
  8. 从他百尺卧元龙:愿意在理想的高处静卧,享受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青松”与“元龙”象征隐士的高洁与理想生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杂的反思。程瑀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展现了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高洁与隐逸。
  • 胜地: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元龙:象征理想与尊贵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A. 高洁品格
    B. 物质财富
    C. 世俗繁华
    D. 战争荣耀

  2. “问舍求田端有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权力
    B. 富贵
    C. 安宁的田园生活
    D. 名声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终南山》—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程瑀的《留隐轩》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描写,而程瑀则更加强调隐士的内心感受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程瑀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