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

时间: 2025-01-08 02:28:12

曲,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矣。

玉人家在凤凰山。

水云间。

掩门关。

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

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

多情好事与君还。

闵新鳏。

拭余潸。

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

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
苏轼 〔宋代〕

曲,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矣。
玉人家在凤凰山。
水云间。掩门关。
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
十里春风谁指似,
斜日映,绣帘斑。
多情好事与君还。
闵新鳏。拭余潸。
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
陌上花开春尽也,
闻旧曲,破朱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我曾写过几首绝句来纪念这件事。
那位美人的家在凤凰山,
在水云之间,门紧闭着。
门外的行人,骑马停下来看那弓弯。
十里春风,谁能指引呢?
斜阳映照,绣帘上斑驳的影子。
多情的美好事物,我愿与你分享。
为新寡而感伤,拭去泪水。
明月照着空荡的江面,香雾缭绕着她的云鬟。
田间的花已开尽,
听见旧曲,令人面容憔悴。

注释

  • :指词的曲调。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 凤凰山:地名,寓意美丽的地方。
  • 掩门关:门紧闭的意思,象征着孤独和隔绝。
  • 行人:过路的人,可能带有思念的含义。
  • 弓弯:形象化地描绘出那种美好的状态。
  • 斜日映:夕阳西下的景象,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多情:形容有很多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闵新鳏:感伤新寡之人,表达失去的痛苦。
  •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
  • 旧曲:指曾经熟悉的乐曲,代表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善于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江神子》是苏轼在经历人生的多次波折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感伤。背景中有他对爱情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的《江神子》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索的词作,展现了他在离别与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全词通过描绘美丽女子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她的向往和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词中的“玉人家在凤凰山”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诗意的空间,凤凰山作为美丽的象征,暗示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水云间,掩门关”则营造出一种隔绝的氛围,象征着与外界的距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在此背景下,行人“立马看弓弯”,既是对过往美好瞬间的回望,也是对无奈与失落的感伤。接下来的“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斑驳。

“多情好事与君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希望将这份情感分享;而“闵新鳏,拭余潸”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感痛,抒发了他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的描绘上层次分明,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哲理性理解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矣:开篇表明自己曾以绝句来纪念特定的事情。
  • 玉人家在凤凰山:描绘了美丽女子的居所,设定了优雅的环境。
  • 水云间,掩门关:环境的宁静和女子的孤独感。
  • 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行人的好奇与对美的追求。
  • 十里春风谁指似:渴望春天的美好,感受无从指引的迷茫。
  • 斜日映,绣帘斑:描绘出光影变幻的美感。
  • 多情好事与君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分享愿望。
  • 闵新鳏,拭余潸:对丧失的哀伤及对过去的回忆。
  • 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夜景,美丽却又孤独。
  • 陌上花开春尽也:暗示春天的结束,时间的流逝。
  • 闻旧曲,破朱颜:听到熟悉的曲调,令人感到心痛和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将行人比作弓,形象生动。
  • 拟人:如“十里春风”,赋予春风生命感。
  • 对仗:如“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苏轼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山:美丽、理想的象征。
  • 水云:自然的美,象征着恬静。
  • 玉人:美丽女性的象征。
  • 明月: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 春风:美好时光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江神子》主要描写的是哪个主题? a) 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b)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c) 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2. “十里春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时间的流逝
    c) 美好的时光

  3.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自然的景象
    c) 逝去的爱情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表达离愁别绪时各有千秋,李清照的词更偏向细腻与柔情,而苏轼则融合哲理与情感。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