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中秋月》

时间: 2025-01-19 12:22:17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 苏轼 〔宋代〕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
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之夜,我写下这首词,
曲调与《阳关曲》相同。
夕阳的云彩已散去,寒气袭人,
银河静默,月亮在空中转动。
今夜的美好时光难得,
明年此时又在哪里看这明月呢?

注释:

  • 小秦王: 词的主题与“中秋”结合,体现了对团圆的渴望与思念。
  • 阳关曲: 一种古老的曲调,常用于送别,寓意深远。
  • 银汉: 指银河,象征遥远而美好的事物。
  • 玉盘: 形容明亮的月亮,象征圆满与美好。
  • 此生此夜: 反映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
  • 何处看: 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团圆的思念。

典故解析:

“银汉”与“明月”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团圆。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传递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期盼。苏轼在此诗中以“明月”寄托思乡情绪,强化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兼具豪放与细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中秋节,正值团圆时刻,苏轼在此时写下此作,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宋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中秋月明,成了许多文人寄托情感的时刻。

诗歌鉴赏:

这首《阳关曲·中秋月》以其独特的节奏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中秋节的思考与感悟。开头提到“小秦王”,不仅增添了个人色彩,还暗示了诗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的情感状态。随着诗句的推进,苏轼描绘了夜空的清冷与明月的皎洁,渲染了一种孤独而又清晰的意境。中秋的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期盼,但随着“明年何处看”的提问,诗人又带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词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 在中秋这个节日,我写下这首词,曲调与《阳关曲》相同。
  2. 入腔即阳关曲: 这首词的旋律让我想起了《阳关曲》,传达出送别的情感。
  3. 暮云收尽溢清寒: 黄昏的云彩已经消散,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4. 银汉无声转玉盘: 银河静静流淌,月亮在天上如玉盘般明亮。
  5. 此生此夜不长好: 这一生、这一夜的美好时光是如此短暂。
  6. 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年同样的夜晚,我又能在哪里欣赏这轮明月呢?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汉”比喻银河,“玉盘”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对仗: “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篇的节奏感。
  • 拟人: 通过“无声转”赋予银河以生命,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和团圆美好时光的感慨。诗人在中秋之夜寄情于明月,表达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 象征团圆与希望,是人们情感寄托的对象。
  • 银河: 代表遥远和梦幻,带有一种孤独感。
  • 寒气: 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 A) 明月
    • B) 银河
    • C) 星星
    • D) 云彩
  2. 诗人写这首词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 D) 清明节
  3. “此生此夜不长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欢愉
    • C) 珍惜
    • D) 忧虑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月夜情景,寄托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阳关曲·中秋月》均以明月为主题,探讨思乡情感,但前者更直接,后者则更具哲理性和音乐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