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永康》

时间: 2025-01-19 20:02:25

路有三千里,春容若水浓。

浅塘饥鹭上,晴霭市烟冲。

孤望生遥思,频过记昔踪。

宿程知近县,闻打发灯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永康
路有三千里,春容若水浓。
浅塘饥鹭上,晴霭市烟冲。
孤望生遥思,频过记昔踪。
宿程知近县,闻打发灯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受与思绪。路途漫长,有三千里之遥,春天的景色如水一般温柔浓郁。浅塘中饥饿的白鹭飞上天空,晴朗的天空与市集的烟雾交相辉映。孤独地眺望远方,心中涌起了对往昔的思念。我在行程中知道快要到达的县城,听到远处传来的敲钟声。

注释:

  • 路有三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 春容若水浓:春天的景色如水一般清澈而浓厚。
  • 浅塘饥鹭上:形容白鹭在水塘上空飞翔,饥饿的状态暗示了生存的艰辛。
  • 晴霭市烟冲:晴朗的天空与市集的烟雾交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孤望生遥思:孤独的眺望让人产生了遥远的思念。
  • 频过记昔踪:常常回忆起往日的行踪。
  • 宿程知近县:行程的结束即将到达附近的县城。
  • 闻打发灯钟:听到灯钟敲响的声音,暗示着夜晚的来临和归宿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字子华,号天舫,宋代诗人,以其诗作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在漫长旅程中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往昔的思念和归宿的期待。

诗歌鉴赏:

《宿永康》是一首描写旅途心情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路有三千里”引入,便营造出一种漫长旅程的感觉,令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接下来的“春容若水浓”则通过比喻,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水的柔和相联系,使得春天的气息更加鲜活。诗中“浅塘饥鹭上”一语,既描绘了自然中的生灵,又暗示了生活的艰难,给人一种生存的无奈。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孤望生遥思”和“频过记昔踪”,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在诗的结尾部分,随着“宿程知近县,闻打发灯钟”的描写,诗人似乎感受到归宿的希望,既有对即将到达的期待,又带着一丝安慰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有三千里:开篇即点出旅途的遥远,暗示诗人心情的沉重。
  • 春容若水浓:春天的美丽使人心旷神怡,形成鲜明对比。
  • 浅塘饥鹭上:白鹭的出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传达了生存的艰辛。
  • 晴霭市烟冲:晴空与市集的烟雾交织,反映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和谐。
  • 孤望生遥思:孤独的状态使得诗人愈发思念往昔。
  • 频过记昔踪:回忆往事的频繁,表现了对过往的珍视。
  • 宿程知近县:行程将近,暗示归宿的希望。
  • 闻打发灯钟:敲钟声的听闻,带来归家的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容若水浓”,将春天比作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浅塘饥鹭上”、“晴霭市烟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闻打发灯钟”,使得钟声如人般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旅途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归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旅途,既有现实的行程,也有心灵的探索。
  • :代表生命与希望,寓意着美好的未来。
  • :象征孤独和生存的艰难。
  • 市烟:显示生活的繁忙与复杂。
  • 灯钟:象征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路途有多远? A. 一千里
    B. 三千里
    C. 五百里
    D. 两千里

  2. 诗中的“春容若水浓”是比喻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景色
    C. 春天的雨水
    D. 春天的风

  3.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体现在哪一句? A. 路有三千里
    B. 孤望生遥思
    C. 宿程知近县
    D. 闻打发灯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徐照《宿永康》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但徐照更强调孤独与旅途的思索,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