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高峰》

时间: 2025-01-14 14:56:25

秋风吹鬓影,凉意足登山。

人立晴林杪,猿啼霜雾间。

好山多佛占,浮世只僧閒。

我亦耽奇者,禅扉日叩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北高峰
作者: 姚勉 〔宋代〕

秋风吹鬓影,凉意足登山。
人立晴林杪,猿啼霜雾间。
好山多佛占,浮世只僧闲。
我亦耽奇者,禅扉日叩关。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拂着我的鬓影,凉意足以让我登上高山。
我站在晴朗的森林顶端,猿猴在霜雾中啼叫。
美丽的山中多有佛教圣地,浮世间只有那些僧人悠然自得。
我也是个热爱奇妙事物的人,日日在禅房门前叩响禅门。

注释:

  • 鬓影:指头发的影子,这里形容秋风中的凉意使人感到清新。
  • :指树木的顶部或梢头,意为高处。
  • 猿啼:指猿猴的叫声,象征自然的幽静与生动。
  • 佛占:佛教圣地,形容山中有许多寺庙。
  • 浮世:指尘世、世俗生活。
  • 耽奇者:热爱奇妙事物的人。
  • 禅扉:禅宗的门,象征修行和悟道。

典故解析:

  • 佛教:诗中提到的“佛占”与“僧闲”,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佛教对于山水的崇拜,也反映出诗人对宗教哲学的思考。
  • 猿啼:在古诗中,猿猴常常作为孤独与自然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山水之美及修身养性之道,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天,诗人独自登高,感受自然的凉意与宁静,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登北高峰》是一首描绘秋天高山景色的古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邃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秋风吹鬓影,凉意足登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清新气息,令人感受到高山的凉爽与舒适。接着,诗人通过“人立晴林杪,猿啼霜雾间”的描写,展示了高山之巅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猿啼声响起,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氛。

后两联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宗教的思索,“好山多佛占,浮世只僧闲”,在这美丽的山水中,诗人看到的是佛教的圣地与世间的闲适,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最后一句“我亦耽奇者,禅扉日叩关”则是对个人理想的阐述,诗人愿意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探寻更深的哲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对修行和悟道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动人的秋日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吹鬓影:秋风轻拂,带来清凉,似乎触动了发丝,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2. 凉意足登山:凉爽的气息正好适合爬山,暗示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
  3. 人立晴林杪:诗人站在树梢上,视野开阔,象征着对生活的思考与观察。
  4. 猿啼霜雾间:猿猴的叫声在霜雾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5. 好山多佛占:美丽的山中有很多佛教圣地,反映出宗教与自然的结合。
  6. 浮世只僧闲:世俗中,只有僧人悠然自得,暗示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7. 我亦耽奇者:诗人自我表述,表达自己对奇妙事物的热爱。
  8. 禅扉日叩关:日日叩响禅门,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与人的感受联系,描绘秋天的清新。
  • 对仗:如“人立晴林杪,猿啼霜雾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猿啼、佛占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宗教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转瞬即逝的时光与生命的无常。
  • 猿啼:象征孤独与自然的和谐,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 佛占: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对永恒的追求。
  • 禅扉:象征修行与内心的探索,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吹鬓影”中的“鬓”指的是: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D. 耳朵

  2. “人立晴林杪”中“晴林”形容的是: A. 雨天的树林
    B. 晴朗的森林
    C. 秋天的树林
    D. 冬天的树林

  3. 诗中提到的“浮世只僧闲”主要表达了: A. 僧人很忙
    B. 僧人悠闲自在
    C. 僧人不修行
    D. 僧人生活艰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登北高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宁静,但王维的诗中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姚勉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