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二》
时间: 2025-01-20 01:1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西下日华东,闪闪湖光渺渺中。
天地会通银色界,亭台还合水晶宫。
披襟望处清生白,穿径游时翠引红。
自许此生心已了,湖山尤称道家风。
白话文翻译:
月光从西边落下,太阳在东边升起,湖面上闪烁着微光,显得非常渺小。天地在银色的界限中交融,亭台楼阁宛如水晶宫殿。披开衣襟,望向清新之处,白色的云朵生出,漫步小径时,翠绿的草丛引出红色的花朵。自许这一生的心已经了然,湖光山色尤为称颂道家的风范。
注释:
- 月华:月光。
- 闪闪湖光:湖面的波光闪烁。
- 渺渺中:在渺小的水面中。
- 天地会通:天地相连,和谐统一。
- 银色界:比喻一种光辉的状态。
- 亭台水晶宫:形容亭台楼阁宛如水晶般的美丽。
- 披襟:披开衣襟,表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心已了:指心中已经明了,无所挂碍。
典故解析:
“道家风”指的是道教所倡导的自然、和谐与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道教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黄裳在东湖游览时,表达他在湖光山色中的感受与思考,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面月光与日光交替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开篇以“月华西下日华东”引入,表现了日夜交替的自然现象。紧接着,诗人通过“闪闪湖光渺渺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湖面上漂浮着微光,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天地会通银色界”中,诗人将天地的合一与自然的美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宇宙的无界与万物的交融。接着的“亭台还合水晶宫”,更是将人造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仿佛人间仙境,令人向往。
后半部分的“披襟望处清生白”,描绘了诗人放松心情,欣赏清新景色的状态。而“穿径游时翠引红”则体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最后两句“自许此生心已了,湖山尤称道家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达观与淡泊,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态度,彰显了道家思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日月交替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
- 第二联通过“天地会通”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第三联展现了诗人放松心情,沉醉于自然景色的状态。
- 第四联总结了诗人的人生感悟,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用比喻将亭台比作“水晶宫”,生动形象。
- 对仗工整,如“月华西下日华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向往,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宁静与柔和。
- 湖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亭台:人造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 翠引红:象征生命的多样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景象是什么?
- A. 山峰
- B. 湖面
- C. 沙漠
-
诗人提到的“道家风”主要指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
- B. 与自然的和谐
-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
“披襟”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 A. 披上衣服
- B. 放松心情
- C. 进入深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作品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诗歌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另一种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道教文化与古诗》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