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四首和频伽居士灵芬馆韵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0:0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与上元,晴雨无二天。
此说太拘泥,印板胡云然。
譬如人堕地,通塞难强焉。
涂泥轩冕判,讵必关愚贤。
蟾光偶匿彩,华镫足清欢。
莫徇猥琐辈,随俗为暄寒。
白话文翻译
中秋和上元的节日,晴天和雨天并无二样。
这样的说法太过拘泥,难免是印刷板上胡乱写的言辞。
就像人在地上跌倒,通畅和阻塞难以强求。
涂抹泥土的官帽分辨,岂能只看愚者与贤者。
月亮光辉偶尔隐去,华丽的灯笼照亮了清欢。
不要迎合那些卑鄙的人,随波逐流,失去自我。
注释
- 上元:指元宵节,正月十五。
- 印板:指用木板印刷的书籍,常常会有错误。
- 涂泥轩冕:指用泥土做成的官帽,象征权力的虚假。
- 蟾光:月亮的光辉,蟾蜍常被用作月亮的象征。
- 华镫:华丽的灯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翼朝(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和议论见长,风格清新,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期间,正值农历八月十五,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结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诗歌鉴赏
此诗以中秋与上元这两个节日为引子,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思考。开头两句使用对比,指出晴天和雨天在节日中并无本质区别,借此引出对世俗观念的批判。诗人认为不应过于拘泥于传统的节日形式,而应关注内在的情感和体验。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比喻,探讨个人命运的不可强求,强调人们在社会中应理智看待愚者与贤者的区别,反映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诗人呼唤人们不要迎合庸俗之辈,而要追求真正的快乐与自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使全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秋与上元,晴雨无二天: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庆祝,晴天和雨天对人们的欢庆没有实质影响。
- 此说太拘泥,印板胡云然:这种过于拘泥于外在形式的说法,犹如印刷板上随意写出的胡言。
- 譬如人堕地,通塞难强焉:比喻人跌倒后,强求通畅和阻塞是不切实际的。
- 涂泥轩冕判,讵必关愚贤:用泥土做的官帽的分辨,岂能只看愚者与贤者。
- 蟾光偶匿彩,华镫足清欢:月亮的光辉偶尔隐去,但华丽的灯笼足以带来清新的快乐。
- 莫徇猥琐辈,随俗为暄寒:不要迎合那些庸俗的人,随大流而失去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人堕地”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如“晴雨无二天”和“随俗为暄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内在的真实情感与体验。通过对节日的思考,诗人呼吁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秋:象征团圆、和谐。
- 上元:象征欢庆、热闹。
- 蟾光:象征月亮的清辉与孤独。
- 华镫: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秋和上元分别在什么时间庆祝?
- A. 五月和八月
- B. 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 C. 六月和九月
-
诗中提到的“涂泥轩冕”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官权的虚假
- B. 人生的起伏
- C. 节日的热闹
-
诗人希望人们不要怎样?
- A. 随俗而动
- B. 认真对待
- C. 抬头看月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体现了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以中秋为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月亮的赞美,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秋节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