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望巴罗二山》
时间: 2025-01-01 11:59: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望巴罗二山
罗点 〔宋代〕
叔元不冠椎两髽,萦青绾绿如堆鸦。
上髟下监鬖远望毛发古,日日惟闻餐暮霞。
吾家公远更清绝,带眼不穿衣不结。
好风吹袂任飘摇,夜夜惟闻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恶,不道农田布龟灼。
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犹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与令同忧。
急呼风马驾云车,二仙方觉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带,一见浮丘望尘拜。
便将凶岁变丰年,谈知之间作滂霈。
油云虽出南北峰,开端实自浮丘翁。
浮丘诗家老仙伯,故知忧国愿年丰。
邦人一饱谁所赐,父应诏子兄诏弟。
若还此雨后五日,将见索汝枯鱼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对降雨的期待和对丰收的渴望。诗人提到“叔元”未曾戴上冠帽,显现他那蓄发如青鸟般的自由。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夕阳的霞光让人感到温馨。诗人自述居住的地方宁静清新,夜晚在明月下独自徘徊,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农田的关心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虽身处困境仍不羞愧,希望能够带来好雨,改变干旱的局面。最后,诗人呼唤风神,希望能够得到丰年,带给百姓安宁和富足。
注释
- 叔元: 指代诗人或某位贤者,未戴官帽,象征清高。
- 髽: 古代一种发型。
- 带眼: 指佩戴眼镜的人,寓意聪慧。
- 袂: 衣袖,象征自由自在。
- 浮丘: 代表安静的地方或隐士,体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 丰年: 指丰收的年份,寓意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点,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自然与人情,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降雨对于农田的影响至关重要。诗人通过对降雨的渴望,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百姓生活的牵挂。
诗歌鉴赏
《喜雨望巴罗二山》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以“喜雨”作为引子,展现了对降雨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期盼,更是对丰收的期待。通过“叔元不冠”和“带眼不穿”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洒脱与清新的生活态度,似乎在暗示,真正的智慧与自由不在于外在的装扮,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诗中还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诸如“餐霞弄月”,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这种描写不仅令人陶醉,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人对于农田的忧虑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限于个人的享乐,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此外,诗中“二仙方觉裸裎羞”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无奈与期盼。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改变人们的生活现状。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富含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叔元不冠椎两髽: 指代一位聪明而不拘小节的人,他不需要世俗的装饰。
- 萦青绾绿如堆鸦: 描述周围的自然景观,青绿的树木如同堆积的乌鸦。
- 日日惟闻餐暮霞: 每天都沉浸在美丽的夕阳之中。
- 吾家公远更清绝: 自己的家乡更加宁静清新,强调了自然之美。
- 好风吹袂任飘摇: 风轻轻吹动衣袂,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如堆鸦”比喻自然景色的繁茂。
- 拟人: 风被描绘成有意图的存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百姓苦难的关心,体现了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 象征丰收与希望。
- 月: 表达宁静与思索。
- 风: 象徴自由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叔元不冠”的意思是: a) 叔元是一位官员
b) 叔元不需要外在装饰
c) 叔元是个普通人
答案: b -
诗中提到“浮丘”象征: a) 高山
b) 隐士与理想家
c) 江河
答案: b -
诗人对农田的态度是: a) 不关心
b) 充满忧虑与同情
c) 只关注个人享乐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雨的渴望与丰收的期待。
- 《望天门山》 by 李白:描绘自然山水之美,充满豪情。
诗词对比
- 罗点的《喜雨望巴罗二山》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表现对雨的期待,但罗点更多关注人文关怀,而杜甫则强调自然对农田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