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诗人共同在金门之地写作,留下了几篇诗作。尽管相隔万里,仿佛彼此能相见,千秋的期盼与希冀,二人心中共通。随着官职的变迁,诗人移居到震泽,天意让他们的思念更加豁然开朗。再相聚时不再有私下的闲聊,彼此心知肚明,默契地回应。
注释:
- 金门:指金门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
- 玉垒:指高山,寓意诗人所留诗篇的珍贵。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意味着两位诗人相隔甚远。
- 千秋:意指漫长的时间,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官移:官职调动,指诗人在仕途上的变化。
- 震泽:指震泽地区,诗人迁居之地。
- 劬躬:辛勤劳作,表示对友人的关心和默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苞(1665年-1729年),字希直,号湘庐,清代诗人,理学家,以议论和诗词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方苞与友人李馀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反映了清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金门和震泽两个地方,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李馀的深厚情谊。开篇以“金门同载笔”引出两人共同创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氛围。接着“万里面如觌”,不仅表达了相隔遥远的惆怅,也传递出一种心灵的契合,仿佛即使相隔万里,彼此之间的心灵依然能感应到对方的存在。这种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表现的是一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情感。
“官移临震泽”则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又通过“天与豁离思”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洒脱。最后一句“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则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理解,强调了心灵的默契,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惦念时,突显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语言的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士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也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门同载笔:在金门这个地方,两人共同写作,象征着友谊和创作的愉悦。
- 玉垒数遗诗:留下了几篇珍贵的诗作,传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 万里面如觌:即使相隔万里,依然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千秋事所期:对未来的期望与期待,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 官移临震泽:随着官职的变动,生活环境的变化,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
- 天与豁离思:天意让思念更加开阔,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
- 再会无私语:再次相聚时,彼此心照不宣,强调了深厚的默契。
- 劬躬答主知:辛勤付出和对友人的理解,表现出友情的真挚和深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门”与“玉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用“金门”与“玉垒”象征友情的珍贵。
- 夸张:如“万里”“千秋”夸大了距离和时间,突显情感的深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期盼,展现出“即便相隔遥远,心灵依然相通”的情感基调,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门:象征着创作与友谊的开始。
- 玉垒:代表珍贵的诗作,寓意深远。
- 万里:象征距离,表达离别的惆怅。
- 千秋:象征时间的流逝,寄托对未来的期待。
- 震泽:暗示生活的变迁与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 其二》的作者是? A. 李馀
B. 方苞
C. 王士祯 -
诗中提到的“金门”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座城市
C. 一座岛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使用了自然意象来传达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通过独酌来反映孤独的情感,与方苞的友情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苞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