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塘西庄赠房元垂》
时间: 2025-01-17 09:5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
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
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
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
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
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
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
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
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白话文翻译:
门口在荻塘的西边,塘水高得多么连绵。
往昔分地的时候,远近都没有空闲的田地。
水乡的信任在于河水,连绵细雨便会成川。
田苗全都被淹没,唯独今年这乡丰收。
家里富足等着亲朋,大家都乐于听乐器声。
太阳落山后才起床,洗漱时看到厨房的烟。
酿酒的寒冬正好,养鱼的水鲜美可口。
黄昏的钟声还未敲响,早已在家中休息。
何苦长久待在城市,偏偏在丘陵中感到孤寂。
低头仰望在光影之间,区区小事在世间。
回忆昔日汉朝时,才知道贤良的绮季。
默默无声无法仕途,养老的愿望在终南山。
注释:
- 荻塘:意指长满荻草的水塘,象征自然环境。
- 霖霪:指连绵不断的雨。
- 苗稼:指田间作物。
- 亲懿:亲近的亲戚。
- 管弦:乐器,泛指音乐。
- 偃息:休息,躺下。
- 绮季:指汉朝的贤良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光朝,唐代诗人,生活在唐中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常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反映了对城市繁华的厌倦以及对宁静乡村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荻塘西的宁静生活,展现了田园风光和生活的恬淡。诗的开头便以“门在荻塘西”引入,设定了诗的地理环境,接着通过对比远近田地的不同,表现了当时土地的紧张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用“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描绘了因水患而导致的困境,而“兹乡独丰年”则展现出即便如此,仍然有丰收的希望。
诗人通过描写家庭的富饶和生活的安逸,表达了对亲友的期待与对音乐的热爱,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后半部分的描写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感慨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古代贤良之士的怀念,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门在荻塘西”设定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塘高何联联”描绘塘水的丰沛,暗示自然的富饶。
- “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反映了土地紧缺的现实。
-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则揭示了水患带来的困扰。
- “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对比灾难与丰收,展现希望。
- “家肥待亲懿”表现家庭的富饶,期待亲朋共聚。
- “日晏始能起”强调悠闲的生活节奏。
- “盥漱看厨烟”流露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 “酿酒寒正熟”描绘酿酒的过程,充满生活气息。
- “养鱼长食鲜”展现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
- “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表现出生活的宁静。
-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表达对城市的厌倦。
- “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反映人生的无常。
-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怀念古代的贤良。
- “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水国信污下”),对仗(如“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展现了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喧嚣的厌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间繁华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荻塘:象征自然与乡村的宁静。
- 水:既是生活的源泉,也是生活的困扰。
- 丰年:象征希望与富饶。
- 音乐: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门在荻塘西”意指什么?
- A. 描述自然环境
- B. 描述城市生活
- C. 讲述历史事件
- 答案: A
-
“苗稼尽淹没”中的“淹没”主要指什么?
- A. 丰收
- B. 水灾
- C. 干旱
- 答案: B
-
诗人对城市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厌倦
- C. 中立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张光朝的田园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似,均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宁静。然而张光朝更多地反映了对农村生存的现实思考,而王维则注重诗意的自然景观。两者都呈现出对繁华都市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荻塘西庄赠房元垂》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