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中夜景
作者: 范薇 〔清代〕
博得君王宠,羊车去又来。
金炉香篆袅,玉阙漏声催。
春色桃腮妒,秋波柳眼开。
霓裳歌一曲,明月上宫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夜晚的景象,诗人因获得君王的宠爱而频繁出入王宫。金炉中袅袅的香烟缭绕,宫殿的漏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色彩令桃花的面颊妒忌,而秋天的波光则让柳树的眼睛开放。最后一声霓裳曲响起,明月照耀着宫中槐树。
注释:
- 博得君王宠:指得到皇帝的宠爱。
- 羊车:古代的一种车,象征着侍女或宠妃。
- 金炉:指焚香的香炉,烘托出宫中宁静而奢华的氛围。
- 香篆:香烟缭绕,形象生动地描绘香味的环绕。
- 玉阙:玉制的宫殿,象征着皇宫的华丽。
- 漏声催:漏壶滴水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桃腮:桃花的颜色,形容春天的美丽。
- 秋波:秋天的波光,暗喻秋天的美丽与柔情。
- 霓裳歌:指一种华美的歌舞,象征着宫中的欢愉。
- 明月上宫槐:月光洒在宫中的槐树上,营造出宁静的夜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薇,清代女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她的诗歌多描写宫廷生活,表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宫廷中女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她们在权力中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描绘的夜景,既有欢愉的气氛,也有对春秋更迭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宫中夜景》是一首描绘宫廷夜晚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宫中生活的温婉与华美。首句“博得君王宠”,便引入了女主角的身份,获得皇帝宠爱是她生活的核心。随后的“羊车去又来”,则暗示了她在宫中频繁出入的生活,象征着她的特殊地位。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金炉香篆袅,玉阙漏声催”描绘了宫廷的奢华与宁静。金炉中的香气与漏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接着“春色桃腮妒,秋波柳眼开”,则引入了自然的变化,春天的桃花和秋天的柳树,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美的转瞬即逝。
最后一句“霓裳歌一曲,明月上宫槐”,则将夜晚的宁静与欢愉结合,霓裳曲声与明月相映成趣,表现了女主角内心的欢愉与孤独,尽管身处华丽宫廷,但依然难掩内心的孤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夜景的描绘,更是对女子心理的深刻探索,展现了清代女性在权力中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博得君王宠,羊车去又来:
她因受到皇帝的宠爱而频繁出入宫中。 -
金炉香篆袅,玉阙漏声催:
宫中金炉的香烟缭绕,漏壶滴水的声音催促着时光流逝。 -
春色桃腮妒,秋波柳眼开:
春天的桃花嫉妒她的美丽,而秋天的柳树则因她的存在而生机勃勃。 -
霓裳歌一曲,明月上宫槐:
她轻声歌唱,明月洒在宫中的槐树上,营造出迷人的夜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金炉香篆袅,玉阙漏声催”,对称而工整。
- 比喻:将桃花和柳树比作女子的美丽,富有诗意。
- 拟人:春色和秋波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宫廷女子的生活,既有对权力与美的享受,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王:象征权力与地位。
- 羊车:隐喻女子地位的转变与流动。
- 金炉、玉阙:象征宫廷的奢华与富丽。
- 桃腮、柳眼:代表春秋的变迁与女性的美丽。
- 霓裳、明月:象征着欢乐与宁静的夜晚。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羊车”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女子的地位
- C. 自然景物
-
“金炉香篆袅”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 A. 奢华
- B. 孤独
- C. 自然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A. 桃花
- B. 漏声
- C. 明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夜泊牛渚怀古》与《宫中夜景》都描写了夜晚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后者则聚焦于宫廷女子的生活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