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
裙儿六幅,谁染秋波绿。
一搦柳腰两过,樽前粲粲玉。
暑气消烦溽。
日月飞车轴。
线幕黄帘风露。
那堪人在天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穿着六幅裙子,谁为她的裙子染上了秋天的波澜绿呢?她轻盈地捧着柳腰,微微一转,酒杯前闪烁着光亮。夏日的炎热已然消退,时间如日月般飞逝,仿佛在车轴上转动。轻纱帐幕下,透出清风和露水,怎能忍受那遥远的北方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裙儿:指裙子,这里形容女子的衣着。
- 六幅:形容裙子的层次多,华丽。
- 秋波绿:秋天波光的绿色,形容秋天的美丽。
- 搦:提,握的意思。
- 粲粲:光亮、闪耀的样子。
- 暑气:夏天的闷热气候。
- 烦溽:指闷热而烦躁的天气。
- 日月飞车轴:比喻时间的快速流逝。
- 线幕:轻纱的帷幕。
- 黄帘:黄色的帘子,暗示秋天的色彩。
- 风露:指清新的风和露水,营造出清爽的感觉。
- 天北:指遥远的北方,隐喻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结合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尤其是女子的美丽与孤独。历史上,许多诗人都曾以自然景象来反映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霜天晓角》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秋季的到来有关,诗人在这个季节中,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体味到人情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丽与女子的优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观察与感悟。开篇通过“裙儿六幅”的描写,勾勒出一位女子的华丽形象,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时,诗中“谁染秋波绿”的提问,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美的追寻,充满了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暑气消烦溽”的描写,表现出秋季的清新与舒适,形成了与夏天的对比,仿佛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季节的更替,带走了炎热与烦躁。而“日月飞车轴”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主题,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令人感到惆怅。
最后几句通过“线幕黄帘风露”,描绘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那堪人在天北”则隐含了对远方人的思念,营造出一种孤独感,感情愈加深邃。整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与人情,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人情的感伤,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裙儿六幅:描绘女子的华丽服饰,暗示其美丽。
- 谁染秋波绿:引发思考,表达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 一搦柳腰两过:生动的动作描绘,显示女子的优雅。
- 樽前粲粲玉:比喻酒杯的光亮,传递出饮酒的欢愉。
- 暑气消烦溽:描绘秋天的到来,带来清新与舒适。
- 日月飞车轴:形象地表达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线幕黄帘风露:营造出静谧的环境,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 那堪人在天北: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增强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月飞车轴”,形象地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无明显拟人手法,但通过细腻描写赋予景物情感。
- 对仗:如“暑气消烦溽,日月飞车轴”,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既欣赏又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裙儿: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华丽。
- 秋波绿:象征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 樽前:象征欢聚与饮酒的快乐。
- 线幕黄帘:象征宁静的环境与心境。
- 天北:象征遥远与思念,表达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裙儿六幅”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女子的美丽
- B. 秋天的景色
- C. 酒的香气
-
“日月飞车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天北”暗示了什么?
- A. 北方的寒冷
- B. 对远方人的思念
- C.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孤独与思念。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对饮的快意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霜天晓角》与《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霜天晓角》更注重女子的华丽与孤独感,而《秋夕》则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