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携手上营丘,春水映春草。
别来复如何,不信蒹葭老。
明月生新潮,白石啮古道。
古道自漫漫,秋水复浩浩。
白话文翻译:
携手走上营丘,春天的水面映照着春草的绿意。
自从分别以来,你我过得怎样呢?我不相信那芦苇会变老。
明月升起时,新潮汹涌而来,白石在古老的道路上被啮噬。
这古老的道路是那样漫长,秋天的水流也是如此浩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营丘:指营地的小山丘。
- 春草: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
- 蒹葭:芦苇,常用来象征柔弱和离别。
- 明月:象征洁白和清明。
- 古道:古老的道路,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浩浩:形容水流的浩大。
典故解析:
“蒹葭”出自《诗经》,象征着柔弱和坚韧,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古道和白石则暗示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翼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风格多样,常涉及自然与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分别后,思念之情的自然流露,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现状的关心。
诗歌鉴赏:
《寄戴宾廷》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思索和对友人的关怀。首联“携手上营丘,春水映春草”,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暗示曾经的亲密关系与美好时光。接下来的“别来复如何,不信蒹葭老”,则转入对离别后的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怀念。尽管时间流逝,作者仍然不相信芦苇会变老,这里隐含了一种对友谊长存的美好期许。
“明月生新潮,白石啮古道”句中,明月和潮水带来新的希望,古道上白石的存在则是对过往的追忆,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漫漫。最后一句“古道自漫漫,秋水复浩浩”则将思绪带入更深沉的哲理,生与死、离别与重聚的感慨在浩浩秋水中流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携手上营丘”:描绘了曾经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
- “春水映春草”:春天的景色象征生机,暗示着美好的回忆。
- “别来复如何”:直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 “不信蒹葭老”:象征着对友情长存的信念。
- “明月生新潮”:明月象征希望,新的潮水暗示着未来的可能。
- “白石啮古道”:古道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古道自漫漫”:强调时间的无尽与人生的旅途。
- “秋水复浩浩”:深沉的水流象征着情感的广阔和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比作春水与春草,生机盎然。
- 拟人:蒹葭老、白石啮古道等意象具有生命感。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珍视友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春草:代表青春与生长。
- 蒹葭:象征柔弱与思念。
- 明月:象征清明与希望。
- 古道:象征历史与过往。
- 秋水:象征深邃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携手上营丘”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A. 朋友的分别
B. 朋友的重聚
C. 朋友的旅行 -
“不信蒹葭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友情的怀疑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友情的信心 -
诗中提到的“明月生新潮”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友谊的结束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寄戴宾廷》与《静夜思》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