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
时间: 2025-01-01 13:35: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
作者: 刘翼明 〔清代〕
桃源有路问羲皇,
题遍伊人薜荔墙。
弘景原非松不梦,
辋川本以画为庄。
秋光到树红千叶,
水气浮山绿一行。
有客何来逢细雨,
重阳连日作高阳。
白话文翻译:
在桃源的道路上,我向羲皇询问,
在薜荔的墙上题写了无数的女子名。
弘景不再是梦中的松树,
辋川本是以画作田庄。
秋天的光辉照耀着树木,红叶如千点,
水气在山间漂浮,映衬出一行绿色。
不知何方的客人来访,正逢细雨绵绵,
重阳节的连日晴天,正如高阳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象征理想境界。
- 羲皇:指的是古代的神话人物,通常与道教有关。
-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常用于形容美丽的墙面。
- 弘景:指的是古代的名山,象征梦境。
- 辋川:是指一个美丽的地方,常被描绘成田园风光。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象征长寿和团圆。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 羲皇: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象征着古代先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翼明,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翼明与友人丁平之分别之际,借景抒情,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全诗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尤其在描绘秋天的景色时,诗人运用“秋光到树红千叶”这样的句子,展现了秋日的色彩斑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美好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桃源”不仅是一个象征理想境界的意象,更是对友人聚会时光的美好回忆。正如“有客何来逢细雨”,细雨中的相聚更显得温柔而亲切。重阳节的意象则为整首诗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象征着团聚与长久。
刘翼明的用词考究,意象丰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不仅是对别离的惋惜,更是对人生美好瞬间的铭记。通过优美的山水景致,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源有路问羲皇:在桃源的路上,向羲皇询问,意指寻求理想的生活。
- 题遍伊人薜荔墙:在薜荔墙上题写女子的名字,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弘景原非松不梦:弘景之地并非梦中松树,强调了现实的美好。
- 辋川本以画为庄:辋川是画一般的庄园,描绘出田园风光的美丽。
- 秋光到树红千叶:秋光照耀下,红叶似千点,展现出秋天的绚烂。
- 水气浮山绿一行:水气弥漫,映衬出一行绿色的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有客何来逢细雨:不知何方的客人来到,正逢细雨,增添了一丝诗意。
- 重阳连日作高阳:重阳节连日好天,象征着长久的美好与团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辋川本以画为庄”,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卷,增强了美感。
- 对仗:如“秋光到树红千叶”,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与和谐的生活。
- 细雨:代表温柔与惆怅的情感。
- 重阳:象征团聚与长寿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世外桃源
- B. 现实生活
- C. 忧伤的回忆
-
“秋光到树红千叶”中,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重阳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离别
- B. 团聚与长寿
- C. 忘却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静谧与孤独,而刘翼明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山水诗的美学》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