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19:23

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枯梅三两株,仅有枝条剩。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

始来觊联属,久去归蹭蹬。

万丈庐山高,苦恨无楼凭。

此时坐宽凉,忘却船如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枯梅三两株,仅有枝条剩。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
始来觊联属,久去归蹭蹬。
万丈庐山高,苦恨无楼凭。
此时坐宽凉,忘却船如甑。


白话文翻译:

街道的声音与高墙相隔,生怕客人来打扰我的诗兴。
干枯的梅树零星几株,只剩下光秃的枝条。
夕阳斜照在竹棚上,青苔覆盖着石阶。
最初来时希望能与佳人相连,久别后却回到孤独的境地。
巍峨的庐山高耸入云,苦恼于没有楼台可以凭栏。
此时坐在凉爽的地方,忘却了船只如同蒸锅般的拥挤。


注释:

  • 街声崇墉隔:街道的声音与高墙隔开,表达了一种隔绝与孤独的感受。
  • 畏客陶诗兴:害怕客人来打扰自己的写诗兴致。
  • 枯梅三两株:干枯的梅树,象征着孤独与萧条。
  • 斜晖卧竹棚:夕阳斜斜地照在竹棚上,给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叠藓覆石磴:青苔覆盖在石阶上,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始来觊联属:最初来时希望能与某人相连。
  • 久去归蹭蹬:久别之后只能回到孤独的状态。
  • 万丈庐山高:庐山高耸,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理想。
  • 苦恨无楼凭:感叹没有楼台可以欣赏风景。
  • 此时坐宽凉:此时坐在凉快的地方,感受宁静。
  • 忘却船如甑:忘掉了船只的拥挤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常常渗透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江州分司时,诗人在外任职,面对孤独的环境与自然的景色,激发了他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以“街声崇墉隔”入手,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隔离感,接着“畏客陶诗兴”更是道出了他对外界干扰的敏感与对创作的执着。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诗人通过“枯梅三两株”与“叠藓覆石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萧条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中间部分的“始来觊联属,久去归蹭蹬”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期许与失落,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万丈庐山高,苦恨无楼凭”更是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庐山的巍峨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无楼凭栏则暗示着理想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此时坐宽凉,忘却船如甑”则是对眼前宁静的珍惜与对烦恼的释怀,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整首诗情境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街声崇墉隔:描绘环境,强调隔离感。
  2. 畏客陶诗兴:道出诗人的敏感与内心追求。
  3. 枯梅三两株:象征孤独,渲染气氛。
  4. 斜晖卧竹棚:描绘宁静的夕阳。
  5. 叠藓覆石磴: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沉静。
  6. 始来觊联属:渴求情感的连结。
  7. 久去归蹭蹬:无奈的孤独。
  8. 万丈庐山高:象征高远的理想。
  9. 苦恨无楼凭:失落与遗憾。
  10. 此时坐宽凉:内心的宁静。
  11. 忘却船如甑:释怀烦恼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庐山比作理想,突出其高远。
  • 拟人:赋予景物情感,增强感染力。
  • 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不满,最终寻求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街声:代表外界的干扰与孤立。
  2. 枯梅: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3. 斜晖:表现出温暖与宁静的氛围。
  4. 庐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5. :代表生活的繁忙与拥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2. "万丈庐山高"中的"万丈"意指?

    • A. 很低
    • B. 很高
    • C. 很远
  3. 诗中提到的“枯梅”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
    • B. 孤独
    • C. 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高山,但更强调壮丽与人文情怀。
  • 李白《庐山谣》:更注重抒情,表现对庐山的崇敬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董嗣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