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泥渡头再遇雪》

时间: 2025-01-01 14:47:00

几涉沙汀与水村,几看云物幻乾坤。

渡头冲雪哦诗老,船尾乘风破酒昏。

未晚橹声先傍岸,乍晴江色远侵门。

白鸥无数西飞急,鸣落淮山不见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接泥渡头再遇雪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几涉沙汀与水村,
几看云物幻乾坤。
渡头冲雪哦诗老,
船尾乘风破酒昏。
未晚橹声先傍岸,
乍晴江色远侵门。
白鸥无数西飞急,
鸣落淮山不见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渡口与雪再度相遇的情景。几次涉水沙洲和水边村庄,几次观赏云彩和事物的变化如同幻影。渡口的雪冲击着岁月的沉淀,诗人吟咏着老诗的意境;船尾随风而行,打破了酒醉的昏沉。虽然时已不晚,橹声却早已靠近岸边,忽然间晴空万里,江水的颜色远远地映入了门中。白鸥在西飞中急速而去,鸣叫声在淮山上回荡,却不见任何痕迹。

注释:

  • 沙汀:沙洲,指水边的沙土堤岸。
  • 水村:指水边的村庄,描绘了水乡的景象。
  • 幻乾坤:指云彩和事物变化莫测,如同天地的幻影。
  • 渡头:渡口,指船只过河的地方。
  • 哦诗老:指吟咏古诗的老者,传达出对古典诗词的敬仰。
  • 乘风破酒昏:指在船上顺风而行,打破了酒醉的朦胧感。
  • 乍晴江色:突然晴朗的江面,色彩鲜明。
  • 白鸥:指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由和迅速。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具有地理标志意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经过某个水边地区时,正值冬雪时节,诗人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诗歌的思考。

诗歌鉴赏:

《接泥渡头再遇雪》是一首具有浓厚自然色彩和人生哲思的诗。诗中描绘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水乡,诗人通过对沙洲、雪、船只、江水等意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头通过“几涉沙汀与水村,几看云物幻乾坤”引入,展示了旅途的多次经历,令人感受到了一种流动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接下来的“渡头冲雪哦诗老”一句,诗人以“冲雪”来形容渡口的冷清,与“哦诗老”的吟咏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而“船尾乘风破酒昏”则通过意象的转化,表达了在酒醉中仍能保持对生活的清醒与勇敢面对的态度。诗的最后两句,“白鸥无数西飞急,鸣落淮山不见痕”,以白鸥的飞翔和鸣叫,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无常。

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观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几涉沙汀与水村”:描绘了诗人多次涉足沙洲和水边村庄的经历,传达出一种游历的感觉。
    • “几看云物幻乾坤”:表达了诗人对变化万千的云彩和事物的观察,体现了自然的神秘。
    • “渡头冲雪哦诗老”:在雪中渡口吟咏古老的诗句,结合了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 “船尾乘风破酒昏”:船在风中行驶,打破了酒醉后模糊的意识,象征着清醒与自由。
    • “未晚橹声先傍岸”:即使时间未晚,橹声却已靠近岸边,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乍晴江色远侵门”:忽然晴朗的江面,色彩鲜明,似乎带着自然的馈赠。
    • “白鸥无数西飞急”:白鸥飞翔,象征着生命的迅速与自由。
    • “鸣落淮山不见痕”:白鸥的鸣叫声在山间回响,却不留痕迹,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云物幻乾坤”)、拟人(如“哦诗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使得诗句更加流畅。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人以自然为舞台,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沙汀: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白鸥: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向往。
  • :代表了清冷与孤独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江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汀”指的是: A. 山脉
    B. 沙洲
    C. 河流
    D. 村庄

  2. “白鸥无数西飞急”中“白鸥”象征着: A. 安静
    B. 自由
    C. 财富
    D. 忧伤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包括: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接泥渡头再遇雪》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董嗣杲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而李白则表达了对前程的期待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