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邑俗尚巫诞,竭力营鼎俎。
无方绝此幻,举口辄龃龉。
衰世无真儒,反欲构室处。
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的风俗崇尚巫术,竭尽全力准备祭祀的器具。
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摆脱这种幻想,随口一说便会引起争执。
在这个衰败的时代没有真正的儒者,却反而想要建立自己的家园。
但我暂时在这里栖身,确实觉得你默默无语。
注释:
- 邑俗:地方的风俗。
- 巫诞:崇尚巫术的迷信行为。
- 鼎俎: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着祭祀活动。
- 无方:没有办法。
- 绝此幻:摆脱这种幻觉。
- 龃龉:争吵、争执。
- 衰世:指衰败的时代。
- 真儒:真正的儒者。
- 构室处:建立自己的住所。
- 信得子不语:我相信你默默无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道明,号静庵,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的见解和对社会风俗的批判为主。他的诗歌风格多呈现出对当时代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武康邑俗 其一》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堕落,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迷信和巫术盛行。诗人通过描写地方风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地方风俗的描绘,揭示了一个衰败社会的迷茫与无奈。开篇便指出“邑俗尚巫诞”,直接点出当时社会的迷信风气,诗人对这种风气感到深深的无奈与失望。接着,诗人用“竭力营鼎俎”形象地展现了人们为了祭祀而不遗余力的景象,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迷失。
“无方绝此幻,举口辄龃龉”一句,表达了人们在迷信面前的无助与争执,似乎在提醒我们,面对幻觉与现实的撕扯,连基本的交流都变得困难重重。诗中提到“衰世无真儒”,更是对传统儒家文化衰退的深刻反思,诗人对真正的知识分子缺失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两句“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则表达了诗人对处境的无奈与自我安慰。他在这种混乱的社会中寻找一处栖息之地,但又对人际关系的冷漠感到失望。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俗的批判和个人处境的忧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邑俗尚巫诞:地方的风俗崇尚巫术,指社会对迷信的追捧。
- 竭力营鼎俎:人们竭尽全力准备祭祀器具,象征为迷信付出的努力。
- 无方绝此幻:没有办法摆脱这种迷信的幻想。
- 举口辄龃龉:一提到这些话题,便引发争执。
- 衰世无真儒:在这个衰败的时代没有真正的儒者。
- 反欲构室处:反而想要建立自己的家园,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顾我暂尔栖:我暂时在这里栖身,带有无奈的意味。
- 信得子不语:我相信你默默无语,表现出对朋友的理解与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当时迷信与理性思想的对比,揭示社会的矛盾。
- 象征:鼎俎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祭祀与迷信。
- 反复:反复提及“无方”、“衰世”,强调对现实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败社会的深切忧虑和对迷信风气的批判,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缺失的惋惜,具有强烈的现实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诞:象征迷信与不理智的行为。
- 鼎俎:象征传统文化与祭祀的仪式。
- 衰世:暗示社会的衰败与无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邑俗尚巫诞”中的“巫”指的是什么? A. 武器
B. 巫师
C. 祭祀 -
诗中提到的“鼎俎”代表什么? A. 书籍
B. 祭祀器具
C. 住房 -
“衰世无真儒”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B.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怀念
C. 对地方风俗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董嗣杲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对社会现状的看法。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其风格更为悲壮,而董嗣杲则更注重对迷信风气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