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
时间: 2025-01-04 08:4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红一线界沙堤,日日香风逐马蹄。
三月桃花无浪起,六桥柳色有莺啼。
官亭飞盖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
游子岂知坡老意,两山长拥夕阳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红相间的沙堤边界,香风每天都追逐着马蹄声。三月的桃花没有波浪般的起伏,六座桥边的柳树上有黄莺在鸣叫。官亭上飞舞的帷盖与春天相接,酒舍收起了旗帜,傍晚时分让人迷醉。游子又怎能理解这坡上的老者的心情呢,两山在夕阳下长久地相拥。
注释:
- 青红一线:指沙堤上的青色和红色的界限。
- 香风逐马蹄:香风随马蹄声而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桃花无浪起:桃花盛开,似乎没有波浪般的激动,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六桥柳色有莺啼:六座桥边的柳树绿意盎然,有黄莺在啼叫,生动描绘出春天的景象。
- 官亭飞盖:官亭的帷盖随春风飘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酒舍收旗:酒舍在傍晚时分收起了旗帜,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 游子岂知坡老意:游子对坡上的老者的心情并不了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两山长拥夕阳西:两座山在夕阳下长时间相拥,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真,号贞观,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与哲理。
创作背景:
《苏公堤》作于董嗣杲游历苏州时,苏公堤是当地著名的景点,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游子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公堤》是一首描绘春景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验。诗的开头通过“青红一线”将沙堤的色彩分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日日香风逐马蹄”,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仿佛可以听到马蹄声和感受到香风的轻柔。
“桃花无浪起,六桥柳色有莺啼”则将视线转向桃花和柳树,形成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春日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珍视。随后,诗中通过“官亭飞盖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描绘了人们在春日的欢聚,酒舍的温馨景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愉悦。
最后两句“游子岂知坡老意,两山长拥夕阳西”,则引入了游子与老者之间的情感隔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红一线界沙堤:描绘沙堤的颜色分界,象征自然的美。
- 日日香风逐马蹄:表现春天的气息与生动景象。
- 三月桃花无浪起:桃花绽放,宁静而美丽,表达春的柔情。
- 六桥柳色有莺啼:柳树与鸟鸣构成春天的生动画面。
- 官亭飞盖春相接:官亭的帷盖随风飘动,象征春天的来临。
- 酒舍收旗晚自迷:酒舍傍晚的宁静让人沉醉,体现生活的惬意。
- 游子岂知坡老意:游子与坡老之间的隔阂,反映人情的复杂。
- 两山长拥夕阳西:两座山在夕阳下的相拥,展现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情感的寄托,如“青红一线”。
- 拟人:通过“逐马蹄”赋予风以动作,增强生动感。
- 对仗:如“桃花无浪起,柳色有莺啼”,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流逝、人与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堤:象征着生机与宁静的自然景观。
- 桃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柳树:象征着柔韧与生命的延续。
- 黄莺: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欢快。
- 酒舍: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社交。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红一线”指的是什么? a) 沙堤的颜色
b) 桃花的颜色
c) 酒舍的颜色
答案:a) 沙堤的颜色 -
诗中“游子岂知坡老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者的崇敬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游子的祝福
答案:b) 对人生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六桥柳色有莺啼”中,“莺”代表什么? a) 生命
b) 自然美
c) 春天的欢快
答案:c) 春天的欢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苏公堤》和《春晓》,两者都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春晓》更侧重于晨景的宁静和生机,而《苏公堤》则通过游子的视角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苏公堤》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学习中加深对古诗词的欣赏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