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时间: 2025-01-06 14:22:23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水中沉淀的好材料如同珍贵的柏木,博山的烟雾暖和了玉楼的春日。我怜惜你也是一种无缘的存在,贪恋那芬芳的香气而忘记了自己的身影。

注释:

  • 沈水:指沉在水中的东西,常用来形容珍贵的物品。
  • 良材:好的材料。
  • 柏珍:指珍贵的柏木。
  • 博山:指博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 玉楼:意指华丽的建筑,通常象征着美好的环境或境界。
  • 怜君:可理解为对某人的怜惜。
  • 无端物:指没有理由或缘由的存在。
  • 馨香:芬芳的香气。
  • 忘却身:忘却自身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丘。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生活在唐朝末期。他的诗风以清新、俊逸著称,作品涉及多个主题,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香》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力衰弱、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香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雅的语言,融合了自然与人情,展现了罗隐的艺术才华。首句“沈水良材食柏珍”,以“水”和“木”的对比,构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遐想。诗中提到的博山烟雾,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神秘的空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春日中。

而“怜君亦是无端物”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这种对美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对自身存在的迷茫,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贪作馨香忘却身”,则是诗人对香气的迷恋,象征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悟,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时常常会忽视自身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既向往又淡然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沈水良材食柏珍:沉在水中的良好材料,像珍贵的柏木一样,暗示着珍贵与价值。
  2. 博山烟暖玉楼春:博山的烟雾温暖了玉楼,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春日氛围。
  3. 怜君亦是无端物:对某人或事物的不舍与怜惜,暗示着其存在的无奈。
  4. 贪作馨香忘却身:沉浸在芬芳的香气中,忽视了自身的存在,表现出一种迷失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良材”比作“柏珍”,强调其珍贵性。
  • 对仗:诗句之间有着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水”、“柏”、“烟”、“春”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是一种对存在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变幻,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柏木:象征着珍贵与永恒。
  • :代表着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象征美好与愉悦,同时也暗示着对自身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材”指的是什么?

    • A. 珍贵的木材
    • B. 普通的材料
    • C. 其他
  2. “博山烟暖玉楼春”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寒冷的冬天
    • B. 温暖的春天
    • C. 灼热的夏天
  3. 诗人对“馨香”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迷恋
    • C. 厌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两首诗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慨,但李白的诗更强调孤独感,而罗隐则更侧重于对美的迷恋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