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僧院》

时间: 2025-01-04 12:02:46

根盘蛟蜃路藤萝,四面无尘辍棹过。

得似吾师始惆怅,眼前终日有风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根盘蛟蜃路藤萝,四面无尘辍棹过。
得似吾师始惆怅,眼前终日有风波。

白话文翻译:

根系缠绕的蛟蜃,蔓藤萦绕的小路。四周尘土不染,停船而过。
若如我的师父那样,开始感到惆怅,眼前却终日波涛汹涌。

注释:

  • 根盘:树根盘绕,形容树木根系繁茂。
  • 蛟蜃:传说中的水中生物,代表江河湖海的神秘。
  • 藤萝:一种攀爬植物,常用于描述自然生长的景象。
  • 得似吾师:指向自己尊敬的老师,暗指学习与传承。
  • 惆怅:忧愁、悲伤的情感。
  • 风波:波涛汹涌的水面,象征着生活中的动荡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景山,晚号醉吟生,出身于官宦家庭,后因政治变故,经历了诸多波折。罗隐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金山僧院》创作于唐代,诗人借参访金山僧院之际,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中既有对宁静环境的赞美,又隐含对世事纷扰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山僧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根盘蛟蜃路藤萝”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似乎在告诉读者,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是可以形成鲜明对比的。

而后两句则引入了诗人的情感转折,提到“得似吾师始惆怅”,这不仅表明诗人对老师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最后一句“眼前终日有风波”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中无尽的风波时的无奈与渴望。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前半部描绘自然的宁静,后半部则引出个人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读者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惆怅与思考,赋予整首诗更为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根盘蛟蜃路藤萝:描绘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景象,强调自然的繁茂。
  2. 四面无尘辍棹过:四周环境清幽,仿佛与世隔绝,象征着心灵的宁静。
  3. 得似吾师始惆怅:提及师父,表达对师父的追慕与向往,同时引出内心的忧愁。
  4. 眼前终日有风波:现实的冲突与内心的安宁形成对比,揭示了诗人的矛盾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蛟蜃”代表水波荡漾的景象,增加了诗的意象丰富性。
  • 对仗:前后句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与情感冲突。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环境与诗人的内心相互呼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风波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在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扎根于自然,体现生命力与成长。
  • 藤萝:象征柔韧与安宁,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动荡与不安,代表外界的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蛟蜃”指代: A. 一种植物
    B. 传说中的水生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鸟类

  2. 诗人对自己老师的情感是: A. 爱慕
    B. 嫉妒
    C. 憎恨
    D. 忘记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惆怅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鹿柴》(王维)同样以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为主题,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
  • 《月下独酌》(李白)则通过饮酒抒发孤独,与《金山僧院》的内心惆怅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罗隐诗文集》